•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石墨烯產業化進程仍需補足技術、市場、使用等短板

    2021-04-27 ryder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但是產業發展同時面臨電池能量密度不高、續航里程不足、充電時間長等技術瓶頸制約,行業痛點促使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積極尋找新型替代材料以實現能量密度的重大沖破。石墨烯因其良好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視野,石墨烯電池也被認為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縮短充電時間的處理方案之一。


    新能源范疇使用前景廣闊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維碳納米材料。2010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以此為標志,社會對石墨烯的關注度日益升高。


    因為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導電和導熱性能,目前在新能源、涂料、復合材料、大健康、節能環保和電子信息為主的六大范疇具有十分廣闊的使用前景。尤其是在新能源范疇,大家普遍對通過石墨烯材料使用來提高動力電池的能源密度和縮短充電時間抱以很大期待。


    寧波中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袁俊在北京石墨烯論壇2018上解析,因為石墨烯具有很高的表比面積和優良的導電性,目前該公司的研發團隊一直在研究通過加入石墨烯進一步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事實證明加入石墨烯提升了超級電容器的產品性能,能夠更好地滿足現階段軌道交通和車輛動力需求。  


    從料材到器用還需時日


    然而,在行業熱度很高,市場各方面需求很旺盛,企業和研究機構積極性也很高背景下,近年來石墨烯在產業化方面卻并沒有取得較大進展,更多還是停留在基礎研究上,各類高端使用和產品并沒有問世。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原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肖勁松表示,一種新材料要發展成一種產業,非得要經過從“料材”到“器用”的一個過程。當前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尚面臨技術、市場、成本三大方面短板。


    技術方面來看,目前產業還存在關鍵技術有待沖破,制備材料企業材料不過關等問題。2004年至今年5月,全球申請專利的數量大概是6萬余項,我國占了一半以上,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但是創新能力尚不足,缺少真正的核心知識產權。一方面應當謹防石墨烯產業陷入低端陷阱,不能單看專利數量,更應注重專利質量;另一方面也應重視專利保護。


    市場方面來看,目前產業發展缺乏龍頭企業帶動,企業分散、力量不聚集、多為小作坊式的初創企業。大部分企業追求全面發展,在技術分工上沒有側重點。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石墨烯企業數量增長迅速,2015年我國約有350家石墨烯企業,2016年增長至2059家,2017年達到了4638家,而實際上真正展開業務的,惟有1/5左右。


    石墨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短板,由于下游使用企業沒有完全實現一些高端使用產品的制造,從而導致有產能沒產量的現象。從2016年截至目前,我國石墨烯的總體產能約達到6萬噸,但是很多產能還沒完全轉化為產量。


    成本方面,由于石墨烯是一種新材料,新材料的研發周期普遍較長,研發投入十分巨大,因而導致目前石墨烯的使用成本普遍偏高。


    肖勁松指出,上述短板嚴重制約了我國石墨烯產業化的進程。此外,標準化等問題也應當引起重視。


    研發代工為產研結合提供便利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創始院長劉忠范指出,石墨烯新材料產業今朝還處在期待的頂峰而絕非發展的頂峰,當前石墨烯在質量方面尚不足以支撐起將來的石墨烯產業大賽,石墨烯的“殺手锏”以及使用仍在探索之中,尚沒有找到獨到的不可或缺的使用。


    當前石墨烯產業一大突出矛盾就是產研結合有待進一步增強。當前石墨烯企業普遍小而全,研發力量不足,很難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和取得關鍵技術沖破。而大學往往具有豐富的科研力量,但是在和產業結合方面依然力度不足。


    劉忠范表示,為知道決這一問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提出研發代工的理念,即針對特定企業的研發需求,組建由高水平、專業人員構成的專門研發團隊,面向市場需求,開展定制化的技術研發。通過企業方與工程方全工程利益捆綁,長期穩定地服務于企業高技術研發,從而實現從技術研究到產業化落地的無縫銜接。目前該研究院已經首批成立5個研發代工中心,將為石墨烯產業的政產研學進一步融合貢獻自己的經驗和智慧。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