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2018年負極材料出貨量19.2萬噸,同比增加29.7%

    2021-06-10 ryder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負極材料出貨量19.2萬噸,同比增長29.7%。其中人造石墨出貨量13.3萬噸,同比增長32.74%;天然石墨出貨量4.58萬噸,同比增長19%。


    2018年負極材料市場出貨量保持穩速增長,主要原由有:


    1)市場增長主要受動力電池市場增長拉動,2018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同比增長46%,達65GWh,動力型人造石墨成負極材料市場主要增長點;


    2)貝特瑞、江西紫宸、上海杉杉等企業的出口總量保持增加。


    從負極材料的結構來看,人造石墨占比最高,硅碳負極占比開始上升。人造石墨的使用結構來看,動力電池占比最大,且占比繼續提升;硅碳負極當前主要使用于圓柱18650,配合高鎳三元,使用在數碼電池及少量圓柱動力電池范疇。


    2018年中國負極材料市場產值105億元,同比增長27.9%。出貨量與市場規模增長相當,主要原由是2018年負極材料主要原材料之一針狀焦價格維持高位,及石墨化環節出產費降幅有限,因此負極材料全年降價不分明。另外硅碳負極等新型材料的比例在上升,其當前均價為10~14萬元/噸,高于石墨類負極均價4~8萬/噸。


    從負極材料企業市場情況看,2018年負極材料市場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凱金出貨量大幅上漲,穩居第四位,但與前三位的差距進一步縮小,2018年 TOP4的出貨量均超過2.5萬噸,TOP4的市占比之和為71%,較2017年提升4個百分點;


    2)負極材料企業布局上游石墨化和多地建廠成為趨勢。內蒙古地區憑借0.36元/KWh的低電價(最低至0.26元/KWh)成為企業石墨化建廠的選址首選,如杉杉、璞泰來、斯諾、凱金等均在內蒙古布局石墨化產能,新建產能從2018年開始陸續釋放,預計2019年內蒙地區石墨化出產產能聚集釋放,屆時石墨化出產費將回落。


    負極材料價格在2017年下半年進入上漲通道,主要是環保監察加嚴,部分石墨化產能無法發揮,使石墨化出產費用每噸上漲0.4~0.6萬元/噸,另外2017年上半年針狀焦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2018年針狀焦價格依舊處于高位,國產針狀焦供給緊張,因此負極材料價格在2018年降幅較小。


    GGII認為將來三年,負極材料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低端重復產能將被淘汰,擁有核心技術和優點客戶渠道的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市場聚集度將進一步提升,這對二三線負極材料企業而言,經營壓力無疑加大,其需要提前謀劃出路。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