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國產動力電池"白名單"取消

    2021-06-10 ryder

    過去的6月份,新能源范疇迎來了一波“洗牌”,2019年補貼新標準的過渡期結束,已執行了將近4年的動力電池“白名單”成為歷史,“大鍋飯”的時代結束了,拼產品硬實力的時代來了。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車型的核心,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此次工信部放開電池供應商的范圍,給國產動力電池的產品乃至市場帶來了哪些影響?本文咱們就來聊聊這個事。


    往日能拿補貼就行了今朝“狼真的來了”


    “白名單”時期,車企惟有使用入圍供應商的電池才能享受補貼,所以電池廠商的目標非常簡單,達到國家的要求、緊跟補貼政策即可,產品升級并沒有“主觀能動性”。如今國家針對新能源車的2020計劃已進入到了收官階段,補貼繼續退坡甚至接下來不再享受補貼,即以后不再有明確的目標和“保護傘”了,全憑實力。


    要說產品實力,松下、三星SDI、LG化學等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如果說此前沒有進入“白名單”無法享受補貼,能將這些“威脅”被擋在“門外”,對國產電池廠商來說只是“狼來了”,那么開放電池供應商的范圍之后,“狼真的來了”。以現階段“絕對主力”的鋰離子電池來看,日韓電池廠商的技術優點分明,具備將不少國內車企現有產品提升一個檔次的實力。這是國內電池企業的夢魘,卻是一些國內車企乃至廣大消費者的一大利好。


    除了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尚未廣泛使用的范疇,日韓的電池廠商乃至車企都有先發優點以及更強的技術儲備。比如此前三星SDI就對外公布已能量產固態電池的消息,財經新聞覺得這是挽救股市的“陰謀”,而汽車行業則認為這并非空穴來風,瓶頸只是無法控制成本。


    國產電池與海外產品的差距在哪?


    “吹”了半天海外品牌,那么國產電池產品層面的差距在哪?這可以分為“表象”和“隱性”兩方面。“表象”即大家熟悉的電池能量密度、載電量(電池總容量)、體積、重量等,都是可以量化為詳盡數據的。這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小、但一直存在:前幾年松下給特斯拉ModelS85/85D供應的電池包,栽電量就已經達到了85kWh,國內車企今年電量最高的蔚來也才84kWh。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會說,特斯拉的價錢擺在那了,沒有哪些可比性,這種看法沒毛病。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其實國產電池主要參數上沒有大的沖破,也正是自主品牌車型難在高端電動車發力的根本原由。


    “隱性”方面,也就是無法用參數直觀聲明的,如電池包內部本身肩負抗擠壓職能的架構、保險絲的布局方式、電池組外部保護的結構,以及電池管理系統(BMS)的算法、充放電控制邏輯等。以上這些都是海外電池產品的強項,舉例來說,韓國LG化學很早就研發出了電池包每個小單元全都布置保險絲的架構,在電動車高電壓、緊湊的電路中,充足發揮了保險絲這個安全用電設備的作用。


    更猛烈的競爭能“鞭策”成本更低


    取消“白名單”除了讓整個電池行業的競爭更猛烈、推動電池技術層面的提升,還有著促使成本降低的作用。“馬兒既能跑、又少吃草”在大部分場合都是一個美妙的愿景,但隨著新能源車型的高速發展,這在電池上不僅不是奢望,而且還是一個必然規律。


    以國內的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為例,2015年的電池成本在2500元/kWh左右,如今這個數據已經來到了1000元/kWh上下(950-1150元區間),預計到2025年系統能量密度可以達到250Wh/kg,價格可以低于100美金,即700元以內。


    而即便國內廠商的電池成本相比幾年前降低了不少,但相比日韓電池供應商仍稍遜一籌,詳盡數據如下:松下今年供應給特斯拉的電池成本,已經降到了110美元/kWh左右(人民幣約756元/kWh),LG化學的電池成本在135美元上下(人民幣約928元/kWh),寧德時代這項數據則是150美元/kWh(人民幣約1031元/kWh),差價與前兩者成本的比值分別為36%和11%。


    挑戰和機遇并存電池安全是產品升級的重中之重


    國產電池的技術和成本兩大核心都不如日韓企業,但“白名單”讓國內電池廠商在優越的環境下發展了幾年,期間建立了與車企良好的合作基礎,現階段的差距倒還不算大,而將來持續發展可就不好說了。此次國家開放電池供應商范圍,對于國內電池廠商和車企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畢竟“想要雄鷹展翅飛”,國家就得放開手。


    電池產品升級涉及很多方面,其中最緊要的就是安全,因為所有的安全隱患全部直指動力電池,無論交通事故的碰撞,還是充電等使用場景中的短路,都有機率出現最極端的電池熱失控現象,即大家熟悉的自燃。


    針對電池安全性問題的處理方法,無外乎“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被動防護的“硬件”,涉及電池包內部本身肩負抗擠壓職能的架構、保險絲的布局方式、電池組外部的保護框架等。主動防止的“軟件”,需要更精細、嚴格的系統邏輯,來控制電池溫度、充放電安全,乃至減緩電池衰減、電極老化等帶來的隱患。


    總結


    取消“白名單”可以說是國家新能源戰略的一個關鍵節點,將來更開放的電池范疇,今朝基礎堅實的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之后更容易“滾雪球”,但其它品牌也并非沒有機會。正所謂“大浪淘沙”,將來已可以預期:國內電池企業以及產品必然會出現兩極分化,更好的電池賣給更多車企、更多消費者,產品失去競爭力的筆直“OUT”。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