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盡管碳酸鋰價格下滑,但動力電池企業對碳酸鋰的剛性需求仍舊不減。
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預測,2018年國內動力電池總規模預計達到230—240GWh,但需求端今年總體規模65GWh。
2017年國內動力電池范疇對碳酸鋰需求量已達2.3萬噸,較2016年增長39.2%。預計到2020年國內碳酸鋰需求量將達6.4萬噸,年均勻增速預計高達48%。
初步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就有9家上市公司投資電池級碳酸鋰項目,詳盡有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藍科鋰業、雅化鋰業、藏格控股、永興特鋼、江特電機、新海宜、金銀河。
需求端的刺激外,碳酸鋰所帶來的紅利也是不少上市公司或資本跨界入局的原由。以碳酸鋰龍頭天齊鋰業為例,天齊鋰業今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可達到16.6至18.8億元,同比上升9.3%至23.8%。
但不可忽視的事實是,近兩年,跨界進入鋰電行業投建電池級碳酸鋰的企業雖多,但真正實現規模化量產的企業卻少之又少。主要原由在于國內鋰資源的開采還存在一些難題。
目前,中國探明鋰資源儲量全球占比35%,可開采量占比40%,2017年中國鋰礦開采量全球占比不足15%,主要系中國鋰資源以鹽湖形成存在。GGII認為,中國鋰資源的有效開采情況還面臨四大問題:
①鹽湖提鋰技術仍存在細節難題。技術難點主要聚集在:國內鹽湖中鎂鋰比及其他雜質高,提鋰過程中析鎂技術難度高,進而增加提鋰成本;
②雄厚的資金實力是一道高門檻;
③中國鋰礦石提鋰未成規模;
④國內鋰出產廠多,并且多屬于工業級碳酸鋰產線,電池級碳酸鋰有效轉化率低。
作為一家新晉的碳酸鋰企業,江西九嶺新能源有限公司(“九嶺新能源”)可以說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今年9月已經實現電池級碳酸鋰規模量產。那么,新進碳酸鋰企業應當要怎么樣跨越量產的幾道坎?
2018年10月18—19日,2018國際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創新峰會將在深圳舉辦,此次峰會指揮單位為廣東省商務廳、江門市人民政府,由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主辦,高工鋰電、江門市商務局、江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承辦,將邀請鋰電材料各個環節及動力電池企業超80位行業專家、技術領袖及超400位業內人士就現階段動力電池核心材料的技術研發創新、產業化升級等進行共同探討。
屆時,九嶺新能源CEO魏冬冬將發表“鋰云母提取碳酸鋰采選冶全產業鏈”的主題演講,與業界分享公司的量產秘籍和布局規劃。
九嶺新能源是出于對整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前景的看好,結合公司的政策優點、區位優點、資源優點,于2017年跨界進入碳酸鋰行業。
政策優點:礦產資源整合及鋰電產業作為江西省“十三五”規劃兩大緊要發展方向,省市各級政府已先后出臺多項文件重點扶持產業發展。近年來隨著動力電池市場的爆發,江西省也在大力招商引資,攜手企業共同開發當地鋰資源,打造新能源鋰產業。
區位/資源優點:九嶺新能源地處江西省宜春市,是鋰云母在全球范圍內儲量最高的地區,鋰保有儲量居全國第三位,因此被譽為“亞洲鋰都”。而且九嶺新能源本身就擁有自有礦山資源,有一個規模達百萬噸級的選礦廠。
依據九嶺新能源的布局思路是:要在新能源體系中打造鋰云母提鋰采—選—冶全關閉產業鏈。
2017年9月,魏冬冬總裁率領九嶺新能源團隊新建年產2萬噸鋰云母提碳酸鋰加工線,僅4個月就實現國內第一條萬噸級碳酸鋰當量的鋰云母制鹵水加工線的投產,2018年9月已實現每月600噸碳酸鋰產能,2019年預計實際產量將在15000噸以上!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