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鈷酸鋰(LCO):適合小型電池,實際容量不高
鈷酸鋰是第一代商業化正極材料,在幾十年的發展中逐漸改性和提高,可以認為是最成熟的鐵鋰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具有放電平臺高、比容量較高、循環性能好、合成工藝簡單等優勢。但該材料含鈷較多,成本較高。
目前在3C電子電池中,大多數仍使用鈷酸鋰而并非比容量更高的三元材料,原由是鈷酸鋰材料的壓實密度大于三元材料,即單位體積內能容納的鈷酸鋰量更多。在更為重視體積密度的小型電池中,鈷酸鋰占有著一席之地。
●磷酸鐵鋰(LFP):能量密度低,安全性突出
磷酸鐵鋰電池是目前廣受關注的正極材料之一,理論比容量為170mAh/g,實際比容量可達150mAh/g以上。其緊要特點是成本低廉,安全性非常好,循環壽命高,這些特點使得磷酸鐵鋰材料迅速成為研究熱點,磷酸鐵鋰電池也在電動車范疇有了廣泛的使用。
●三元材料(NCM、NCA)
三元材料是與鈷酸鋰結構極為相近的鋰鎳鈷錳氧化物(LiNixCoyMn1-x-y02)的俗稱,這種材料在比能量、循環性、安全性和成本方面可以進行均衡和調控。
鎳鈷錳三種元素的不同配置將為材料帶來不同的性能:鎳含量新增將新增材料的容量,但會使循環性能變差;鈷的存在可使材料結構更加穩定,但含量過高會使容量降低;錳的存在可以降低成本并改善安全性能,但含量過高則會破壞材料的層狀結構,因此找到三種材料的比例關系以達到綜合性能最優化,是三元鋰電池材料研發的重點。
正極材料對鋰電有多緊要?
鋰離電池緊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等構成,正極材料在鋰電池的總成本中占據較高的比例,并且正極材料的性能筆直影響了鋰電池的各項性能指標,所以鋰電正極材料在鋰電池中的用途不言而喻。
一般來說,在鋰電池產品組成成分中,正極材料占據著最緊要的地位,正極材料的好壞,筆直決定了最終鐵鋰電池電池產品的性能指標。而正極材料在電池成本中所占比例高達40%左右。鋰電池正極材料已成為制約我國高性能鋰電池發展的瓶頸。另外,在正極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也展示出鋰電池正極材料發展的廣闊前景。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