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在市場紅利以及利好政策的雙重驅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據起點研究(SPIR)統計數據,2018年1-12月國內共加工新能源汽車122萬輛,同比增長54.4%,其中純電動車19.85萬輛,同比增長12.8%。
然而,新能源汽車在處理石油資源短缺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問題:要怎么樣解決報廢的動力電池?因此,增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意義重大。
1月16日,天際汽車與華友循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今后將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材料回收范疇不斷深化合作。
協議顯示,借助華友循環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單體物理無害化環保解決專利技術及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鈷、鎳和錳的核心專利技術,天際汽車將在廢舊電池的梯次利用,廢舊電池的存儲、運輸和回收范疇取得技術先機。
華友循環副總經理高威喬此前曾表示,目前,華友循環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解決產能達65000噸(電池組)/年以上。
抱團取暖
去年以來,車企與電池廠抱團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例子不斷涌現。
2018年1月4日,中國鐵塔與長安汽車、比亞迪、銀隆、國軒高科等16家企業,舉行了新能源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合作伙伴協議簽約儀式;隨后,2018年10月31日,中國鐵塔與一汽、東風、比亞迪等11家新能源汽車加工企業簽訂了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合作意向書。
2018年1月6日,東方精工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普萊德與北汽、寧德時代、北大先驅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開展動力電池研發、制造、回收、梯級利用等各項業務的戰略合作。
2018年3月22日,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擬進一步深化合作,探討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
2018年5月8日,格林美與北汽下屬企業北京北汽鵬龍汽車簽署了《關于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范疇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共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廢舊電池資源化解決、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及再生利用等循環經濟范疇以及新能源汽車銷售及后服務等范疇展開深度合作。
2018年10月,吉利集團與杉杉股份、紫金礦業出資組建了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福建常青)。福建常青官方網站稱,該公司是電池回收、前驅體制造為一體的合資企業。
2018年11月12日,光華科技與北汽下屬企業北京北汽鵬龍汽車簽署了《關于退役動力電池回收等范疇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廢舊電池回收解決體系等業務上開展合作;2018年11月19日及11月20日,光華科技分別與南京金龍汽車、廣西華奧汽車簽署了《關于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解決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范疇內開展合作。
2019年1月17日消息,鋰離子電池廠家鵬輝能源公告,將為上汽通用五菱提供動力電池產品以及廢舊電池梯次回收利用服務。
事實上,電池回收不僅是中國市場關注的重點,國外企業也已有布局。
2018年3月,日本第一家專門從事電動車鋰電池循環再利用的工廠開業,該工廠由日產與住友商事株式會社成立的合資公司——4R能源公司發起建設。此外,豐田、日產等多家車企共同啟動回收電動車退役鋰電池的項目。
2018年10月15日,寶馬宣布與Umicore(優美科)以及瑞典電池公司Northvolt成立聯合技術聯盟,以推動歐洲電動車動力電池的可繼續利用。
2018年10月底,奧迪也宣稱,已聯手Umicore完成了動力電池回收戰略研究合作的第一階段,雙方正合作研發可以反復使用高壓電池包件的閉環,尤其是電池原材料中比較有價值的材料。
政策支持
任何行業的崛起都離不開政策的強勁支持。2018年8月1日,《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方法》正式實行,工信部將每季度更新一次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的信息情況。
此舉標志著我國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真正進入執行實行階段,通常在國家政策定調后,地方政策便會緊跟其后。
2018年12月18日,《京津冀地區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行方案》發布,方案計劃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基本建成規范有序、合理高效且可繼續發展的回收利用體系及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化發展氛圍。
1月10日,深圳發布了動力電池回收補貼政策,值得一提的是,此舉使得深圳成為了國內首個設立動力電池回收補貼的城市。
依據補貼標準,對于在深圳銷售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包括本地加工企業和外地加工企業在深圳授權的法人銷售企業,應按20元/千瓦時的標準專項計提動力蓄電池回收解決資金。對按要求計提了動力蓄電池回收解決資金的,按經審計確定的金額的50%對企業給予補貼,補貼資金應專項用于動力蓄電池回收。
業內人士怎么說?
據起點鋰電大數據記者知道,目前主流電動車動力電池使用壽命普遍在5~7年,市面上首批電動車動力電池已逐步開始達到報廢標準。
中汽研數據資源中心部長李龍輝表示,基于新能源汽車歷年產量和將來預測產量、電池質保年限、車輛運行工況等因素,預計2020年累計退役量達20萬噸(約25GWh),2025年累計退役量將超過78萬噸(約116GWh)。
那么,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可行性究竟有多高呢?比亞迪電池事業群第二事業部NPS工廠廠長呂明海表示,比亞迪梯次電池在長期使用后,倍率性能和溫度性能沒有下降。同時,電池針刺/擠壓/過充/爐溫探測相對于初始狀態沒有下降,可以滿足長期使用的安全要求。
目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尚處于“藍海”市場,卻也必將迎來大爆發。鵬輝能源相關人士表示:“如果電池能夠梯次利用,綜合來看購買電池成本會下降,產品更有競爭力。對企業來說,有利于增加動力電池銷量。”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