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十組數據剖析動力電池“寒冬”及機會

    2021-06-10 ryder

    大風起兮飛枯葉,寒冰過兮沐春光。


    “冬天來了,大家要聚在一起聯合抗冬。那么,寒冬來了,詳盡有哪些體現?”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所長高小兵拋出上述疑問,并通過十組產業數據回答了上述問題。


    第一組數據是,高小兵表示,依據GGII統計,2018年產業鏈出現倒閉、退出或者暫停范疇企業超過60家。其中,超過60%的企業聚集在動力電池環節。出現這種“倒閉潮”的原由主要聚集在:一是企業品質與技術問題拖累;二是重資產,且銀行抽貸;三是終端客戶付款嚴重滯后;四是補貼退坡,倒逼動力電池價格大幅下行。


    第二組數據是,超過25家企業暫環或者放棄IPO,資本整合失敗及中止超過15起。高小兵認為,整個來看資金是雙刃劍,行情好的時候聚集涌,行情差的時候聚集退,今朝的資金更理性,不會像之前盲目樂觀。


    第三組數據是,從行業聚集度目前來看,除了設備和當前三元材料環節聚集度在40%—50%以外,動力電池環節TOP聚集度超過70%。將來,市場材料聚集度還會有一定上升,動力電池環節在2年內也會保持一定的高聚集度,將來聚集度有望分散。


    第四組數據是,整個行業毛利的逼近20%,以上市公司連續幾年業績報表來看,設備或者負極企業相對比較穩定一點,礦產、電池或者隔膜已經出現分明下滑。


    “整體來看,我們認為鋰電新能源經過十年的發展也將逐漸從新型產業往傳統制造業回歸,所以它的毛利肯定會無限接近傳統制造業,忠告大家不要再希望鋰電行業像兩三年之前有40%—50%的毛利,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在毛利往傳統制造業逼近的時候,對企業內部外部管理要求就更高了,往日靠性能優點就能打天下,而今朝變成內部綜合競爭力推動企業綜合運轉。”


    第五組數據是,隔膜價格領跌,降幅超過40%。龍頭企業通過規模效應,包括性能提升快速降低成本,后部企業相對來說就比較困難。


    第六組數據是,海外動力電池企業在中國規劃產能超過65GWh,全球規模產能超過200GWh,這對中國電池是很大的挑戰。比如核心零部件企業一定會在中國市場進行布局。除此之外,海外電池企業在歐洲、美國等市場也在加速布局。


    第七組數據是,海外動力電池企業2018年出貨量全球占比40%,較2017年提升近6個百分點。


    除了布局以外,從今年的市場表現來看,海外的電動車市場實在也在快速增長,拉動了像松下、LG、三星等動力電池份額的上升。從今年來看,2017年中國動力電池占全國出貨95%左右,今年預計惟有60%左右的占比,所以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時間不多了,窗口期惟有兩年時間。


    第八組數據是,磷酸鐵鋰離子電池跟三元動力電池價格差0.15—0.3元/Wh。GGII做了一個測算,磷酸鐵鋰如果只算材料成本,可以達到0.45元左右,三元材料空間還是比較有限。


    第九組數據是,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增速約25%,動力電池出貨量增長月40%;預計到2030年國內動力電池需求量超過800GWh,產值超過6500億元。


    “大家都在喊著冬天難受,頭部企業日子還是能感受到一定的動力,我們認為動力電池還是處于投資開發期,從將來的成長空間來看,預計到2030年國內動力電池需求量超過800GWh,產值超過6500億元。”


    第十組數據是,動力電池快速增長,高容量活性材料出貨近1.5萬,新體系需求新材料、新技術還在攀升。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