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熬10年這家公司實現固態電池量產,新廠規劃產能為1GWh

    2021-06-10 ryder

    不論是新能源車或儲能設備,最緊要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就是電池,這幾年電池行業的一項挑戰就是拉高能量密度、追求更安全的方式,不論是嘗試新的正極、負極材料,或是提高鎳的比重,像是鎳錳鈷(NMC)三元電池的配比從原來的 5:3:2,提高到 6:2:2,甚至是到 8:1:1,也有人致力于研發不同于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技術,像是使用氫燃料電池的氫能源車,而固態電池(Solid-State Battery)就是被視為是下世代的電池技術。


    產業界投入固態電池研究,聲勢最大的就是豐田(Toyota),蘋果、戴森(Dyson)、電池芯巨頭們如三星旗下的 SDI、LG 的 LG Chem 也沒缺席,不過,當其他公司還在研發或試產,有一家公司搶先實現小容量固態電池量產及出貨,這家名不見經傳的輝能(ProLogium),其確實幾年前就已經獲得軟銀中國資本(SBCVC)投資,而據 DT 君知道,軟銀中國更繼續加碼投資,輝能剛于 2019 年 1 月完成由軟銀中國資本領投、金額 1.5 億美元的 D 輪融資,將用以擴廠,新廠規劃產能為 1GWh,預計今年底完成建置。


    圖 | 輝能主要投資方為軟銀中國資本(圖片來源:軟銀中國資本官網)


    什么是固態電池?


    大多數消費電子產品或新能源車采用的鋰電池有四大關鍵元素,分別是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separator)以及液體的電解質(電解液)。電解液是在陽極和陰極之間傳輸離子,若電池充電速度過快,鋰離子和電解質反應可能會形成枝晶(dendrite)或金屬須晶,進而形成短路,另外凝膠聚合物隔膜失效也會引起電極短路,使得手機或新能源車的電池爆炸事件偶有所聞。


    使用電解液的電池可稱為液態電池,而固態電池,顧名思義,就是以固體材料來代替現有鋰電池中使用的液體成分。


    簡單來說,固態電池有三大優勢:電池不會漏液,當損壞、被穿刺時不會萌生爆炸或著火,所以高安全性就是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優點。二是高能量密度,業界認為,固態電池的密度和結構可以讓更多帶電離子集中在一端,傳導更大的電流與提升電池容量,使能量密度能提升到 400Wh/kg 以上,優于一般的鋰離子電池。


    三是輕薄以及可撓曲性的潛力,使用電解液的傳統鋰離子電池,非得在陰極和陽級之間加入隔膜來戒備短路,一般來說隔膜的厚度約 20~30 微米,而固態電池不需隔膜,且固態電解質的厚度約莫是 3~4 微米,所以厚度比傳統電池輕薄許多,如此可讓電子產品或汽車在外觀設計或空間利用上達到更大的效益,其可撓曲性也符合目前可折疊屏幕手機、穿戴裝置的需求。


    固態電池范疇有不同的技術路線,固體電解質可大致分為三類:無機電解質、固態聚合物電解質(SPE,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復合電解質。目前較多業者投入研究的材料包括固態聚合物、硫化物(Sulfide)、氧化物(Oxide)、薄膜(Thin Film)等。像是戴森、蘋果各自收購的固態電池廠 Sakti3 和 Infinite Power Solutions,皆以薄膜為主,但制程復雜,量產難度高,先前市場傳出戴森、蘋果有意放棄,故現階段發展狀況不太明朗,而豐田、松下(Panasonic)、三星、寶馬、寧德時代投入硫化物電解質,輝能、索尼則是聚焦在氧化物。


    蘋果從 2012 年就開始積極布局固態電池及充電技術的專利,2013 年收購了 Infinite Power Solutions。近兩三年汽車廠布局固態電池的消息大幅浮上臺面,像是豐田對外宣示將在 2022 年對外銷售搭載固態電池的電動車。另外,大眾汽車(Volkswagen)投資了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TR35 青年創業家 Jagdeep Singh 參與創立的固態電池初創公司 QuantumScape,去年 6 月加碼投資,并取得 QuantumScape 一席董事,預計在 2025 年建立固態鋰離子電池產線。


    而過去的電池大國日本,陸續舍棄掉鋰離子電池后,已經將研究重點轉向固態電池,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開發機構 (NEDO)都積極推動,這些動態讓外界開始關注這項技術。


    圖 | 投入固態電池的玩家(圖片來源:Yole Développement)


    市場關注的固態電池公司一覽


    ( 整理:DeepTech 深科技 )


    輝能又有哪些來頭?


    這家在大眾眼中生疏的公司,其實成立已經超過 10 年。輝能科技創始人楊思枏算是臺灣電子業的老將,臺灣大學化工系、臺灣大學材料所卒業后,先在電池公司臺灣超能源任職,之后加入富士康集團旗下的軟性印刷電路板(FPC)廠鴻勝,擔任 RD 負責人,看好固態電池的將來性,他將電池與軟板的專業結合,創立了輝能。


    圖 | 輝能科技創始人楊思枏(來源:輝能)


    輝能以陶瓷電解質取代隔膜和電解液,開發出鋰陶瓷電池(LCB,Lithium Ceramic Battery),第一款產品“可撓曲鋰陶瓷電池”(FLCB,FPC Lithiun-Ceramic Battry),就是把軟板作為基材和封裝材,讓電池可以彎曲,最高彎曲次數達 1 萬次,后續又推出高容量鋰陶瓷電池(PLCB)。


    很幸運的,第一款 FLCB 電池就讓輝能在當時拿下指標性的訂單。2013 年 HTC 推出 One max 智能手機,一起搭配推出 HTC Power Flip Case 配件,外觀是一個掀蓋式皮套,但里頭內置了電池。One max 手機背后上有三個接觸點,與皮套接觸時就能充電。當時雖沒有太多人留意到這顆電池與一般液態鋰離子電池有哪些差異,但其實是說明了小容量的固態電池得以實現量產,這個項目也成為輝能第一個開始獲利的案子。


    圖 | 輝能的可撓曲鋰陶瓷電池(來源:DT君)


    之后,陸續不少有高度安全、防爆需求的客戶便主動找上門來,例如英國手機配件公司 Tech21 專門做防護型的手機背蓋,因為想要做有加電池的背蓋,且對于摔落的防爆有很高的要求,就看上了輝能的固態電池。


    另外還有智能安全帽業者,該公司開發的安全帽具備藍牙連接、耳麥通話、測速等功能,所以安全帽里頭需要內置電池,但騎車難免有發生車禍意外的風險,總不能騎士跌倒沒事,卻因為跌倒了導致安全帽電池爆炸,那可就出大事,因此客戶同樣是為了固態電池高安全性的特點,而愿意花較高的成本采購,其他的客戶還有半導體設備商。


    圖 |大容量固態電池的市場使用推進(圖片來源:Yole Développement)


    實現小容量固態電池的量產,轉攻布局新能源車市場


    有了這些消費性電子及穿戴裝置的客戶帶來穩定的收入,累積了數年小容量固態電池的量產經驗之后,在三年前輝能開始將研發重點望向了更大的市場—電動車,開發出高電壓鋰陶瓷電池(BLCB)。


    做小容量的固態電池跟汽車使用的大容量電池,有很大的技術差異,首先,汽車需要很高的電壓,現有新能源車電池包的做法是將很多顆電池芯采用“外部串聯”的方式,將其串聯起來,而輝能利用“雙極”(BiPolar)技術,特色是在電池芯內部筆直做串并聯,單顆電池芯的額定電壓可從 7.4 伏(2串),到目前汽車行業規范的最高電壓 60 伏(15串),如此可以省掉外部串聯的空間,也有助簡化復雜的電池管理設計機制。


    那么,為什么液態電池不能做 BiPolar 技術?一般液態電池的電解液在超過 4~5 伏的時候,電解液就會崩解,電池不穩定就有安全風險,因此目前惟有固態電池能做到 BiPolar。


    輝能在今年 CES 上對外展示了用于新能源車的固態電池組(含電池芯),在相同的整車容量下,該電池組體積惟有傳統電池的一半、重量則是傳統電池的 7 成,輝能利用多維度串并聯 BiPolar+3D 技術,創造單顆 85.2 伏高電壓與 20KWh 大容量的電池芯,所以只要 4 顆電池便能構成一個 80KWh 的新能源車電池組。


    圖 | 輝能開發用于新能源車的固態電池組,在相同的整車容量下,該電池組體積惟有傳統電池的一半、重量則是傳統電池的 7 成(來源:DT君)


    這有哪些概念呢?以特斯拉 Model 3 電池包容量 80.5KWh,使用了 4416 個電池來看,那么,輝能的電池數量約莫惟有 Model3 的 1/1104。電池數量用得少,電池管理系統得以簡化,節省電池芯封裝材料與連接電池芯之間的線材,而且固態電池安全性高,沒有爆炸風險,因此吸引了許多車廠、電池廠的人特地到輝能的攤位查看。


    據知道,目前輝能已與一家歐系汽車集團談定合作,預計最快 2019 下半年會有一臺搭載其固態電池的樣車對外亮相。


    不跟電池芯大廠捉對廝殺,以合作或授權方式進入中國、歐洲


    盡管固態電池有不少好處,但目前仍遭遇不少難題,特別是大容量的電池,不同的固態電解質材料各有其優缺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泓博士在 2018 第六屆“汽車與環境”創新論壇上表示,聚合物全固態鋰離子電池主要短板是非得在 60 度以上工作,容易短路;薄膜全固態鋰離子電池循環性好,適應高電壓,但不易放大容量。


    另外,氧化物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佳,但做到大規模量產還沒有完全實現。因此,固態電池到最后使用仍有距離。


    再者,目前固態電池的成本仍是遠高于液態鋰離子電池,有數倍的差距。為了拉近固態電池與液態鋰離子電池的成本差距,輝能也改變加工模式,過去采取“片式”加工,今朝可改為“卷式”加工(roll to roll),并且張大自有產能,也與汽車廠或電池芯廠合作,目前輝能已與多家大陸、歐美車企合作,并通過車企的電性及安規探測。


    電池行業可說是巨頭林立的行業,因為資本投資大、進入門檻也高,像是電池芯有 SDI、LG Chem,在中國更有寧德時代、比亞迪,對于新進者或初創公司來說,往往玩不起大資本的游戲,特別是汽車行業,車廠往往會希望電池能在當地加工,小型以研發為主的電池芯業者更沒有四處在海外設廠的資金,輝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與巨頭廝殺,還可以合作,例如授權專利技術,讓有興致的電池芯廠或車企可以自行加工制作國產固態電池。


    圖 | 輝能所研發的固態電池極層(inlay)(來源:DT君)


    此外,輝能也準備跟歐系的車廠在歐洲共同設立 “固態鋰陶瓷電池聯盟”(Solid State Lithium Ceramic Battery Aliiance),為全球被授權的合作伙伴提供交流技術與市場標準的平臺,縮短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發時程,越過技術、安全和量產三個挑戰,實現固態電池落地商業化。


    “我們就做好研發,把技術轉到當地,筆直提供 Turn Key 服務,銷售核心材料與 10 億級瓦時的量產設備,因為最緊要目的是把固態電池技術讓越多人用越好,”輝能的高管對 DT 君說。


    盡管目前大容量固態電池的量產,仍有挑戰,但毫無疑問,電池的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是行業追求的兩個關鍵方向,隨著初創公司、行業巨頭、科研機構的研發推動,固態電池將來的商業性是很值得期望。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