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歐盟發布專題報告評估電池原材料供應安全問題

    2021-06-10 ryder

    歐盟委員會日前發布《電池使用原材料報告》,對鈷、鋰、石墨和鎳四種主要電池原材料的供應現狀和風險進行了具體探討,指出了歐盟電池原材料供應面臨的挑戰和瓶頸,提議加大歐盟境內原材料資源開采力度,增強原材料回收再利用,拓展原材料資源,以降低原材料供應風險,加強歐盟電池制造競爭力。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1、歐盟主要電池原材料供應現狀


    鋰電池代表了電動車和儲能的核心技術,將來幾年仍將是歐盟首選,其主要原材料(鈷、鋰、石墨和鎳)加工高度聚集。四種主要原材料大多由中國、剛果(金)、南非和智利供應,全球69%的天然石墨產自中國,64%的鈷由剛果(金)供應。


    中國正占據并張大鋰電池原材料供應的主導地位。中國是天然石墨和金屬硅的最主要加工國,并逐步張大對鈷的開采和精煉,且擁有世界上大部分鋰精煉設備。


    歐盟電池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天然石墨主要從中國進口,鋰主要從智利進口,鈷主要依賴芬蘭加工(66%)和從俄羅斯進口,完全依賴歐盟境內資源來滿足鎳、天然石墨、錳、鋰等電池原材料需求的潛力有限。


    替代材料技術使用尚不成熟。鋰-鎳氧化物、鋰-錳氧化物和鋰-鐵磷酸鹽等材料可替代鈷用于鋰離子電池,但目前其性能均低于含鈷電池。


    2、電池原材料市場走勢


    鈷:主要受到中國需求增長的影響,鈷的價格在2008年上漲至80歐元/公斤(120美元/公斤)的頂峰,在2009-2016年急劇下降之后,又在過去兩年中翻了兩番,并在2018年再次達到80歐元/公斤(90美元/公斤)左右。


    鋰:自2015年以來,碳酸鋰價格從2011-2015年的均價6222美元/噸上漲14%,達到2015-2016年的均價7091美元/噸。


    鎳:20世紀全球供需形勢影響了鎳的價格,其產量和價格總體保持上漲態勢,加拿大的罷工導致幾次價格高峰。2011-2015年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原生鎳(>99.8%)均價為16828美元/噸。


    天然石墨:片狀石墨價格在維持多年穩定后于2005年逐漸上漲,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下降。由于中國鋼鐵行業的強勁需求,2011-2012年片狀石墨價格飆升,隨后由于產能過剩和鋼鐵行業需求下降,回歸至2008年水平。用于鋰電池的無涂層球形石墨目前價格約為3000美元/噸,涂層球形石墨的價格高于7000美元/噸。


    3、電池原材料供應情況


    勘探、資源和儲量:歐盟礦產勘探活動主要聚集在葡萄牙、芬蘭、瑞典和中歐地區,除了四種電池原材料外,黃金、銅和鋅也是主要目標商品。歐盟目前已探明鈷資源主要分布在芬蘭、德國、挪威和瑞典。全球鋰資源量有5300多萬噸,儲量達1600萬噸,其中約一半位于南美洲,歐盟鋰資源量約為40萬噸金屬鋰當量(LMF),儲量為1.3萬噸LMF。


    歐盟礦產資源數據缺乏統一標準,數據整合較為困難。歐盟資助的Minerals4EU項目是唯一的礦產資源量和儲量數據庫,但是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應在歐盟各國實施聯合國資源框架分類(UNFC)標準以建立統一的數據庫。


    開采:鈷主要作為鎳或銅開采的副產物,剛果(金)是最大加工國,歐盟僅有芬蘭開采鈷,占全球產量的1%,歐盟每年從俄羅斯進口640噸鈷。全球鋰產品市場供應量約為20萬噸碳酸鋰當量(LCE),其中近83%由四家加工商供應:美國Albemarle、智利SQM、美國FMC和中國四川天齊。葡萄牙每年開采約350噸鋰礦石,歐盟每年進口約3600噸鋰。過去五年,低品質鎳產品的加工和投資大幅增長,但僅有不到10%的鎳以硫酸鹽形式(用于鋰電池正極)產出,北美、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和格陵蘭島均加工高品質硫化鎳,歐盟僅有芬蘭、希臘和西班牙小規模開采鎳礦石。2010至2014年期間,石墨礦石(精礦)年均勻產量約為110萬噸,中國的片狀石墨和無定形石墨產量占全球產量近70%。歐盟僅有德國和奧地利加工石墨,產量僅占全球的0.05%。


    出產和冶金:2010至2014年間,世界精煉鈷年均勻產量約為8.34萬噸,中國是精煉鈷的主要加工國。歐盟精煉鈷主要依賴內部加工和從17個國家進口鈷礦石,其主要加工國為芬蘭(占全球產量13%)、比利時(5%)和法國(<1%)。2010年至2014年間,歐盟年均勻進口的鋰化合物約含有3600噸鋰金屬,葡萄牙和西班牙年加工約600噸鋰化合物,不用于出口。2010至2014年間全球鎳金屬年均勻產量為175萬噸,中國是精煉鎳的最大加工國。歐盟的芬蘭、法國和英國加工精煉鎳。中國加工全世界70%的天然石墨,其中70%是無定形石墨、30%是片狀石墨。


    材料回收與循環經濟:目前,汽車鉛酸電池回收率遠高于其他電池。但歐盟大量汽車被作為二手車出口,市場上的電動車尚未達到報廢年限,因此限制了電池回收總量。鋰電池回收的最主要材料是鈷,在電動車范疇其回收潛力很大。2018年5月,歐盟在“地平線2020”框架計劃下啟動了一項名為CROCODILE的原材料創新行動項目,其預算近1500萬歐元,將開發基于先進的火法、濕法、生物、離子和電冶金技術的創新冶金系統,用于歐洲鈷的回收以及鈷金屬和上游產品的加工,將滿足歐盟工業總需求量的65%。歐盟已經資助了一些電動車電池再利用的項目,如電池2020、本地儲能先進系統(ELSA)、ABattReLife和Netfficient等,下一步計劃應考慮循環經濟的整個價值鏈。此外,歐盟還資助了一些電池及其材料回收的工業和研究計劃,ProSUM項目建立的Urban礦山平臺可收集電池的庫存和流通量數據,以便更好地評估將廢電池作為替代來源獲取二次原材料的潛力。


    4、歐盟政策和監管框架


    原材料政策:歐盟原材料政策旨在確保其原材料供應安全,主要基于全球市場采購、內部加工和回收再利用三個方面。2017年9月,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新的歐盟工業政策戰略,強調原材料對歐盟經濟所有工業價值鏈的緊要性,一些歐盟成員國和地區更新了其原材料政策。


    電池指令:該指令規定歐盟成員國和工業運營商有義務最大限度地回收廢電池和蓄電池,并確保所有電池都經過適當解決。為了實現廢電池的高水平回收,該指令確定了回收目標,歐盟已有15個成員國達到了廢舊電池回收的既定目標(45%)。


    立法框架:歐盟國家通常通過采礦法對采礦進行管理;環境影響評估(EIA)指令對可能萌生重大環境影響的公共和私人項目進行評估;土地規劃政策決定了礦物開采許可;通過稅收政策和特許權吸引投資。


    開采許可:將開采許可流程與環境影響評估相結合對建立良好的投資環境至關緊要,授權流程過于復雜可能增加采礦項目風險。


    最后,報告依據“歐洲電池戰略行動計劃”,針對歐盟電池原材料面臨的問題,提出三大戰略性提議:


    (1)完善電池原材料數據和知識。使用UNFC標準,建立完善統一的電池原材料相關數據庫,為原材料供應決策提供可靠信息。


    (2)促使歐盟電池原材料加工和回收。電池原材料在歐盟本土加工面臨的主要障礙包括:缺乏發現更深層礦床所需的地質數據;土地利用規劃和采礦的整合不力使得難以對已探明礦床進行開采;歐盟復雜多樣的監管要求;公眾對原材料的認識不足,對加工經營的接受程度較低。應克服上述障礙,加大歐盟境內原材料開采和加工,并大力促使電池原材料回收。


    (3)確保在全球市場獲取電池原材料。歐盟部分電池關鍵原材料供應商高度聚集在幾個國家,應利用外交和貿易等手段擴展進口來源,確保從第三國可繼續和公平地獲取原材料。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