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軟包電池崛起 誰將成為“國產LG”?

    2021-06-10 ryder

    中國儲能網訊:據起點研究(SPIR)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國內共加工新能源汽車122萬輛,同比增長54.4%;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約57.1Gwh,同比增長56.7%。其中,動力電池前十企業的裝機總量超過了47GWh,占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的82.87%。


    值得留意的是,與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企業對比,中航鋰電與卡耐新能源“干掉”沃特瑪與江蘇智航,躋身2018年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


    事實上,卡耐進入年度TOP10企業榜單并不讓人意外,自去年6月份以來,卡耐已成了電池裝機量TOP10 榜單上的常客。作為國內最早實現批量提供三元軟包電池的企業之一,在去年三元軟包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卡耐的“春天”也終于來了。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卡耐的逆襲也從側面暗示了軟包電池的崛起。過去,軟包電池主要使用于數碼范疇,隨著在能量密度上的優點凸顯,其在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的占比正逐步提高。據SPIR統計數據,2018年新能源汽車軟包動力電池總裝機量約7.8GWh,占年度總裝機量的13.7%。


    優點決定市場


    在市場競爭以及政策的雙重壓力下,提升整車續航里程及電池能量密度成為了整個新能源行業關注的重點。由于在能量密度上神奇的優點,軟包電池在動力電池市場份額的占比正在逐步提高。


    桑頓新能源常務副總裁楊曉偉曾表示:“軟包動力電池在各大知名主機企業裝機量比較大。軟包動力電池雖然裝在電動車上起步比較晚,但整個市場容量在張大。”


    據記者知道,相對于鋼殼和鋁殼,鋁塑膜在輕量化上存在絕對的優點,軟包電池的重量較同等容量的鋼殼電池要輕40%,比鋁殼電池輕20%,因此軟包電池在能量密度上遙遙領先。


    對處于動力電池這樣一個“人命關天”范疇的從業者來說,安全是尤為緊要的問題。相對于方形電池來說,軟包的整體靈活性和匹配性比較高,因而安全性也隨之更高。


    總的來看,軟包電池具備比能量與功率兼顧;內阻低、寬溫度特性、循環時間長等優點。也正因為如此,一些傳統的方形和圓柱電池企業開始轉向軟包,期待提前布局在新興范疇分得一杯羹。


    電池企業“軟包搶位戰”開啟


    2014年,陸續有車企向寧德時代提出加工軟包電池的訂單要求,龍頭企業的布局為軟包動力電池搶占市場拉開了序幕。


    2018年8月,寧德時代為日產軒逸純電動車提供三元軟包電池,裝機137臺。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寧德時代出貨僅有方形電池。據知道,此批軟包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23.78wh/kg。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最近表示,公司希望在2020年前能量密度可以達到300Wh/kg。


    龍頭開跑后,加入混戰的企業勢必越來越多。


    2018年4月10日,億緯鋰能年產1.5GWh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的惠州工廠正式投產,億緯鋰能首席技術官袁中直表示,目前這款軟包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高達240Wh/Kg以上,成組效率85%,電池組均勻能量密度可以達到150Wh/Kg,最高系統能量密度可達160Wh/Kg。


    在布局軟包電池不足四個月之后,億緯鋰能便與戴姆勒簽訂了《供貨合同》,在本合同簽署生效之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將為戴姆勒供應三元軟包電池。


    能入戴姆勒法眼的億緯鋰能自然不容小覷,該公司董事長劉金成表示:公司在兩年前已經開始布局軟包電池,并引進了韓國SK團隊進行研發,經過兩年多的建設,軟包電池產線已經落地。


    不同于億緯鋰能走軟包、方形、圓柱全系列電池產品的路線,孚能科技一直以來堅持軟包路線不動搖,終于在2018年度總裝機量排名中,孚能科技實現了年初的諾言,沖進了前五。


    客觀來看,近來資本對鋰離子電池行業的態度并不樂觀,收購終止事件也時有發生。在市場唱衰的情況下,2018年5月份,孚能科技宣布完成了累計超10億美元的C輪融資,為公司的快速發展及產能擴張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隨后,公司正式啟動了歐洲加工中心項目,該工廠計劃在2021年為歐洲主要汽車工廠提供支持;2018年10月26日,孚能科技在鎮江舉行新工廠奠基儀式,總投資150億人民幣,產能可達20GWh。


    在“軟包堅持者”孚能科技籌備新工廠時,又一家方形電池企業悄悄“殺”了進來。1月10日,國軒高科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與NCM811配套的1GWh軟包線,隨著設備安裝完成,將于本月具備加工能力,預計到2020年實現NCM811軟包電池量產。


    小結


    與方形電池市場不同的是,目前國內軟包電池范疇尚未出現如寧德時代般具有絕對話語權的企業。因此對選擇軟包電池的企業來說,平明前夜是洋溢煎熬的,卻也是洋溢無限可能的。


    對主機廠而言,價格略微偏高是不容忽視的劣勢之一。對此,天勁股份副總經理楊萬光認為,隨著鋁塑膜國產化進程加速,軟包電池的成本會大幅降低,預計軟包的成本很快會跟方形持平甚至更低,所以軟包能夠看到將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原標題:軟包電池崛起 誰將成為“國產LG”?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