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如果說電解液是鋰離子電池的“血液”,那么電解液中的鋰鹽似乎“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其緊要性不言而喻。傳統電解液中大多采用六氟磷酸鋰(LiPF6)作為主鹽,但LiPF6存在熱穩定性差(<100℃),遇水極易分析等缺點,難以滿足下一代高能鋰離子電池使用需求。要怎么樣破解這一難題?7月30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傳來喜訊:依托青島能源所建設的青島儲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簡稱“青島儲能院”)致力于新型高熱穩定性高安全鋰鹽的設計、合成和使用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緊要進展:自主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熱穩定性(>200℃)高安全的硼系主鹽,如酒石酸硼酸鋰及其衍生物(Electrochim.Acta2013,92,132-138;SolidStateIonics2014,262747-753;Electrochim.Acta2014,141,167-172;J.Mater.Chem.A2015,3,7773-7779;Coord.Chem.Rev.2015,292,56-73),大陰離子結構的全氟叔丁氧基三氟硼酸鋰(LiTFPFB,Chem.Sci.2018,9,3451-3458)等;同時,開展了一些將新型高熱穩定性主鹽使用于下一代高電壓鋰離子電池的研究(EnergyEnviron.Sci.2018,11,1197-1203;J.Electrochem.Soc.2019,166,A2313-A2321);開展了一些高濃度鋰鹽電解液的開拓性研究工作(Chem.Commun.2019,DOI:10.1039/C9CC03246K;J.PowerSources2019,DOI:
https://doi.org/10.1016/j.jpowsour.2019.226942)。
青島儲能院將自主合成的新鋰鹽LiTFPFB用于抑制雙三氟甲基磺酰亞胺鋰(LiTFSI)對正極Al集流體的腐蝕,并通過溶劑和添加劑配方的優化,開發出高熱穩定性混合主鹽電解液,實現LiNi0.5Mn0.3Co0.2O2/Li(NMC/Li)金屬鋰離子電池超寬溫區(-40℃-90℃)運行,相關工作以FrontCoverPicture文章發表在Small(Small2019,15,1900269)。
近年來,混合主鹽電解液在下一代高能鋰離子電池范疇備受關注,正是因為在電解液鋰鹽研究范疇的深厚積淀,青島儲能院應邀撰寫關于混合主鹽電解液的綜述,以“KeyScientificIssuesinFormulatingBlendedLithiumSaltsElectrolyteforLithium
Batteries”為題目在線發表在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
相關系列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固態電池項目,中國科學院納米先導專項和深海先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發項目,青島市儲能行業科學研究智庫聯合基金,青島能源所“一三五”項目等的大力資助。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