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甘肅建全球規模最大國家級電池儲能實驗示范項目

    2021-06-09 ryder

    甘肅720MWh網域大規模儲能電站項目,將風電、光伏、火電與儲能電站和電網大范圍、大規模、分布式深度融合。該模式還具備跨省區交易能力,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為創新發展新能源儲能轉化使用提供處理方案。


    作者丨唐小麗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大風漫卷著黃沙肆意揮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茫茫戈壁,一派荒蕪寂寞的景象。


    就是在這樣一片“春風不度”的戈壁灘上,有這么一群人,從遙遠的上海來到這里,建起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電池儲能實驗示范項目——甘肅720MWh網域大規模儲能電站項目。


    正在建設的瓜州儲能電站現場(圖片均由電動所提供)


    一個了不起的項目


    甘肅720MWh網域大規模儲能電站項目,乍一看,不太明白,這究竟是一個怎么樣奇妙的工程呢?


    在采訪中,記者知道到,這個項目由上海電動工具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能智慧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建設,總投資約12億。公司有一支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技術隊伍,技術人員從事大功率電源及電力電子技術研究已經有10年以上的歷史,進行了大量的技術儲備,在產品技術、成功案例、成本控制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優點,在大功率岸電電源、大功率雙向儲能逆變器、大功率儲能系統集成、儲能電站控制系統方面,具有自主的核心技術。


    說到技術團隊,就不得不提到他們中的“靈魂人物”——首席科學家周錫衛研究員。周錫衛研究員是新能源范疇的頂級專家,2017年,電動所聘任他為首席科學家,希望以他嚴謹的治學精神和執著的“工匠精神”來帶動大家,促使電動所在儲能、微電網范疇的研發和加工,提高在該范疇的核心競爭力,使電動所有機會成為新能源范疇的先驅者和引領人。


    前面提到的甘肅720MWh網域大規模儲能電站項目,是目前全球整體受控最大的電池儲能系統。該項目規劃總裝機1.5GWh,先期建設182MW/720MWh,預計先期投資12億元,已被國家能源局正式批復為國家示范工程。


    項目選址之一在甘肅省酒泉市的瓜州縣,這個“瓜州”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瓜洲”相去甚遠。這一“瓜州”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石油城玉門市,西接敦煌市,自古以來就是東進西出的交通樞紐、絲綢之路的商賈重鎮,也正是前文提到的“春風不度”的大漠戈壁灘。


    為什么選在這個地方?周錫衛解釋道,西北地區由于風電光伏規模較大且聚集,是我國棄風棄光問題的“重災區”。甘肅電網處于西北電網中心位置,輸電通道能力及斷面受阻亟待處理、新能源調節與消納以及外送壓力不斷增大,甘肅省新能源發展已被國家列為紅色預警地區,不僅造成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白白浪費,連鎖反應也使得電網和各類發電企業蒙受巨大損失。“儲能,就可以有效處理這些問題。”


    對于這一項目,當地政府也給予了全力支持,比如用地優惠、手續加急、審批綠色通道待遇等。去年11月,酒泉市委書記吳仰東、市長張安疆還特地分別帶團前往上海,到電動所集團參觀考察,并希望將來雙方能夠在智慧能源范疇進行全面深度合作。


    “工作條件相當艱苦,施工現場一片戈壁灘,道路沒通,沒有電、沒有水、沒有住所,施工人員就住在帳篷里。”現場技術人員曹柯新清楚記得,2018年12月27日,正在施工,猛然刮起大風,能見度大概在5米左右,工人住的帳篷都被刮走了,但為了完成階段性節點任務,零下20度的天氣,風雪漫天,大家依然以夜繼日爭分奪秒地奮戰。


    2019年1月底,周錫衛在零下二十度嚴寒現場指導組網和調試。“那真是冰天雪地里,需要做大量的極限性能實驗,周錫衛研究員一直堅守在現場,可以說沒有周錫衛研究員,就沒有這個項目。”電動所集團總經理朱強告訴記者,百兆瓦級儲能系統的黑啟動、多機并聯運行、場站系統高壓貫通、60個光儲自用電微網集群組成運行……處理了一個個技術難題。周錫衛率領現場工程技術人員順利完成系統調試,登機飛回北京的家時,已是除夕前夜。


    一支有意思的團隊


    周錫衛是大家“頂禮膜拜”的對象,除了電動所首席科學家的身份,他還是國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術研發中心特聘研究員。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如今已經年過六旬的周老,飛來飛去仍是工作常態,通常是北京、上海兩地跑,還要時不時到項目現場指揮工作。新能源項目多選擇在偏遠地區,比如西藏、甘肅等地,交通不便、海拔還高,仍舊擋不住老人的滿腔熱情。他常常提的就是“技術要能創造價值,要考慮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卻不考慮自身的投資回報率,早些年,他投身到熱愛的新能源行業,為了率領博士生研發團隊進行光儲技術試驗,他曾經賣掉了北京的住房處理資金短缺。


    “周老貢獻思想,梁光耀付諸踐行。”朱強這樣形容這一對“黃金搭檔”。


    梁光耀是項目總工程師,家在上海,工作地在浙江嘉善,兩地奔波是常態。他感嘆道:“與周老相比,自己還算年輕,但時常覺得跟不上周老的節奏,常常一早起來看到他凌晨兩三點鐘發來的郵件,四點鐘他可能就在去機場的路上了。”


    “他原來可是身價上億的老板,”朱強笑說,十多年前,梁光耀有自己的公司,2008年,他把公司轉手后,投身到這里,“就拿一萬來塊錢的工資”,只因為“看準了這個方向,覺得這是一份有希望、有將來的事業”。


    聽大家都在談論自己,靦腆的梁光耀有點兒不好意思,在旁說道,“朱強幾乎是365天上班的,從來不休息”,而后又加了一句“門衛可以作證”。


    總經理朱強是個“拼命三郎”,不到一年時間出差飛了90次以上,硬生生把一般里程卡飛成了白金卡,享受到了升艙待遇,被大家笑稱為“白金所長”。


    今年4月的一天,朱強到甘肅蘭州開完會后,晚上八點多的飛機返滬,約莫十一點多到上海。第二天雖是周末,但因公司有會,朱強得趕到公司開會。“開會一直等不到人,遲到不是他風格啊,后來聯系上才了解,他在醫院搶救呢!”周錫衛掏出手機,指著朱強臥病在床的照片,幽默地打趣道,“看!差點兒把命都丟了,這可是我拍的珍藏版照片,朱強你想要的話,得來買啊!”


    周錫衛抓拍下的“珍藏版照片”,朱強在病榻上辦公


    住院僅僅一個禮拜,朱強又出今朝了辦公室,同事勸他多休息休息,他笑侃自己是“朱堅決”。如此看來,“拼命三郎”也實在名副其實了。


    采訪之中,大家不分年齡大小、職務高低,相互打趣,議論紛紛。記者不禁感慨:這真是一群有意思的人,一支生機充沛的團隊。


    一項有將來的事業


    在我國,近20年來,有上百起因系統失穩造成的大規模停電事故,每次損失高達千萬乃至數億元。因此,有效提高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已成為需要急切處理的重大課題,而大規模儲能技術則為處理上述電力系統穩定問題提供了新的角度。


    甘肅是新能源發電利用大省,區域內光伏發電、風力發電較多,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具有受氣象變化影響不穩定的特點,其發電輸出對電網沖擊較大,近年來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棄風、棄光現象。儲能技術的使用可以平滑光伏和風力發電出力,移峰填谷擴寬電力輸送利用通道,大幅度提高電網調度的靈活性和平穩度,有助于改善區域電網的穩定性、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電網以及緩解新能源的消納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知道到,智慧能源板塊是電動所集團將來發展的重點,按上海儀電集團的戰略要求,電動所將成為智慧城市中智慧能源板塊的主要載體,為上海儀電的總體戰略服務,儀電集團也將在智慧能源業務加大投入,促使技術成果產業化。


    此前,電動所在儲能系統方面,已經順利完成西藏羊易儲能項目和桂箐路19號光儲能項目以及華鑫寫字樓光儲項目等多個使用示范工程。西藏羊易大型光儲一體化電站項目,是迄今為止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并網儲能項目。憑借在電力電子技術方面的雄厚積累,電動所自主研制成功雙向儲能逆變器(PCS),并在項目中實現18臺電壓源PCS并聯運行,沖破國內現有技術瓶頸,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2018年5月,由電動所自主研制的全球首臺單機十兆瓦雙向儲能逆變器精彩亮相第十二屆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展覽會,標志著電動所集團在儲能技術與關鍵設備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彰顯上海國資國企創新發展的成果。


    目前正在建設中的甘肅720MWh網域大規模儲能電站項目,有利于開展甘肅網域大規模儲能使用系統試點,建成風光火儲多能互補網域調控系統,將風電、光伏、火電與儲能電站和電網大范圍、大規模、分布式深度融合。不僅能從運行層面處理可再生能源穩定輸出,還可以構建省域儲能智慧云平臺、電網側儲能云管理平臺,與電網、新能源、儲能、可中斷性用能等企業互聯互通,助力甘肅新能源創新發展。該項目建成后,將為我國儲能產業發展和大規模使用、促使新能源電力安全、可靠供電做出積極貢獻。


    正如周錫衛所解析的,這個項目的模式不僅僅局限于甘肅地區,而是具備良好的規范性與可復制性,該模式具備跨省區交易能力。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為創新發展新能源儲能轉化使用提供處理方案。


    “這是一項有明天、有將來的事業,值得為之拼搏。”電動所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于建剛說,“順利的話,這一項目年內能夠順利并網,我們希望以此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