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280億1千兆瓦薄膜太陽能電池將為河

    2021-06-09 ryder

    280億1千兆瓦薄膜太陽能電池將為河源帶來什么


    據初步估算,河源市石英石總儲量約在4~4.5億噸,是華南地區的“石英寶庫”,市委書記陳建華曾在多個場合提出“打造礦產資源經濟鏈”;而河源與漢能的攜手共同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合作中,在漢能河源這一280億“光源”的映照之下,河源大地上沉睡的石英,將煥發出何等的容光?河源能否充足利用石英之光,打造出一個光芒萬丈的“趨光型”礦產資源產業經濟鏈?


    太陽能光伏發電將納入我市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劃。


    現狀——石英寶庫待金手指

    石英,這種由二氧化硅組成的質地堅硬的晶體狀礦物,在遙遠的石器時代,曾被先民們制成石斧、石箭,用于獵取食物、抗擊敵人。穿越數千年的時光之旅,沉睡在河源大地上的石英,即將迎來一個璀璨的前景——首期投資280億的漢能河源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將“點石成金”,將來幾年,這些精美的石頭將唱出一首洪亮動聽的歌。

    沉睡的石英石

    河源市素有粵東寶庫之稱,礦產資源品種已發現56種,且具有種類多、分布廣、品位高、規模大等特點。石英資源,就是其中的一種。

    市經貿局局長張志純在《河源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大有可為》一文中,曾光榮地說,河源擁有豐富的石英資源優點,是華南地區的“石英寶庫”,初步估算,全市石英礦總資源量約在4-4.5億噸。

    4-4.5億噸的石英石總儲量,足以讓河源這一“石英寶庫”與石英資源總儲量3億噸的“中國石英中心”——江蘇省東海縣相媲美。然而,由于發展理念、資金實力、技術市場滯后等多方面原由,我市在石英石資源的開發利用上,長期處于“有資源、無產業”狀態。

    對于這些沉睡的石英目前的處境及原由,張志純在《發揮硅資源優點推動硅產業發展》一文中,曾以“三低”來總結概括。

    張志純在此文中指出,河源石英資源的開采利用程度、資源產品價格、經濟效益水平都很低下。東源縣作為我市目前石英石資源開采出產企業最聚集的縣,雖有石英石加工出產企業32家,但都是著重加工出產石英干砂和潮砂這些硅產業中最初級的原料。

    因我市硅精深出產業尚未發展起來,目前,我市石英砂主要銷往省內的珠三角地區和省外的浙江、江蘇東海等地,價格約在100-200元/噸;而這些石英砂若被出產成浮法玻璃、熔融石英、硅微粉、碳化硅、太陽能玻璃、石英管、多晶硅、單晶硅后,其身價可從2000元/噸一路飆升至300萬元/噸。

    精美的石英會發光

    據知道,目前,我市石英砂年產量約在50萬噸,年產值約0.8-1億元,年稅收約2000萬元。而江蘇東海每年約莫消耗100萬噸石英砂,卻可以創造110億元年產值、10多億元年稅收。與之相比,我市資源投入產出比僅及該縣的2%,差距巨大,推進我市硅資源精深出產產業發展迫在眉睫。

    精美的石英,在河源大地上沉睡,靜謐地等待著那只可“點石成金”的“金手指”。漢能落戶高新區,首期投資280億元,3年內將實現1000兆瓦太陽能電池加工能力,產值將達100億元以上。一個巨大的“光源”映照之下,精美的石英要發光了。

    石英石是一種用途極為廣泛的原料資源。張志純認為,根據現有工藝技術及產品用途,石英石資源可用于制造硅微粉、石英玻璃、玻璃制品、壓電晶體諧振器、高純晶體(多晶硅、單晶硅)、有機硅6大產業鏈系列產品。為此,河源在推進硅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要樹立“鏈式發展”理念,注重產業鏈條的上下延伸銜接,努力將石英石資源發揮出最大功效,讓河源大地上的石英煥發出璀璨的光芒。

    目標——河源勇當“逐日”英雄

    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經過爆炸式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張大,已初步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五大板塊。

    面對東南西北的競爭對手,剛剛開始起步的河源光伏產業,任重而道遠。

    整合優點做文章

    漢能與河源的聯姻,即是資源優點與技術優點的結合。要怎么樣整合這兩種優點,打造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是接下來的緊要任務。

    要打造太陽能光伏產業鏈,河源需要圍繞漢能這個大項目,進一步做文章。

    據知道,廣東漢能光伏有限公司將會往上下游拓展。向上進入石英石礦產開采,向下建立太陽能發電站。這樣,一個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初現雛形。

    在漢能項目三期工程全部竣工投產后,漢能集團將會全部采用河源本地的石英石來制造太陽能封裝玻璃。“僅玻璃制造這一項,一年都會有20多億的產值。”該集團副總工程師李偉說,漢能太陽能光伏項目的投產,將會極大地帶動河源的玻璃制造、物流等行業的發展。

    產業集群的展望

    據市經濟貿易局局長張志純解析,經貿局正準備邀請省內外相關科研機構著手研究編制《河源市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劃》。

    在光伏產業發展規劃中,首先要突出海內外光伏產業技術發展趨勢,結合河源市產業基礎和發展條件,與今后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家電、新醫藥等“四新”產業相呼應。其次是突出石英資源精深出產發展優點,重點發展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薄膜太陽能電池、建筑用太陽能電池包件、光伏發電控制系統、光伏家用電器、太陽能燈具、光電玩具等產品項目;并圍繞光伏產業配套引導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基板用超白玻璃、太陽能半導體配套元器件等產品項目。三是突出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功能,建設一批與河源城市建筑一體化的并網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和景觀照明示范工程。

    按照這一設想,我市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指日可待。

    展望——漢能:2015年前,在河源建成研發試驗室

    昨日上午,漢能集團副總工程師李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該集團正在著手從全球范圍內招聘研發人員,負責漢能河源太陽能電池項目的研發工作,2015年前,在河源建成太陽能研發試驗室。

    太陽能電池研發是一項科技含量較高的工作,對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求較高。前日下午,中山大學太陽能研究所副教授艾斌在接受本報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建立高級別的光電產品測試試驗室,需要懂得光伏測試標準譬如IEC標準和在太陽能電池或組件性能探測方面有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譬如使用過明暗I-V探測、光譜應和探測、環境老化探測等,但不一定需要高學歷的研究人員。

    艾斌認為,有本科以上學歷就夠用了,關鍵是要有這方面的研究或工作經驗,該所試驗室卒業的研究生應當具備這個能力。而負責加工工藝或研發的工程師,則應該具備半導體材料、半導體物理、薄膜物理、微電子等專業背景,最好在薄膜太陽能電池范疇有研究或工作經驗。

    對于太陽能電池項目的從業人員是不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一問題,艾斌表示,如果是加工線上的工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應當就可以上崗。

    對于人力資源問題,漢能集團副總工程師李偉在昨日上午接受記者采訪時解析,目前該集團正在著手從全球范圍內招聘研發人員,負責漢能河源太陽能電池項目的研發工作。另外,該集團正在與相關部門溝通,欲與河源本地的學校聯手,培訓專業的技術人員。此外,該集團將在2015年前在河源建成太陽能研發試驗室。

    鏈接——群雄逐鹿光伏產業

    西安:陜西省與光伏產業相關的企業目前主要聚集于西安高新區。高新區硅材料產業涵蓋單晶硅加工、多晶硅再生、單晶硅研磨片、設備制造和硅材料貿易等多個環節,并且已經初具規模。其主要加工企業有華德晶體、四佳、華山、驪晶、晶新硅材料、隆基硅技術、矽美單晶硅、希朗等在全國同行業中的領先者。

    目前,西安高新區已經集中了40多家企業在從事太陽能光伏產業各環節的加工制造。理工晶體、華山半導體、驪晶、華晶、矽美和聯創等企業從單晶爐制造、拉晶、切片、拋光到材料回收等環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循環結構。

    杭州:《杭州市太陽能光伏產業等新能源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日前正式公布。從2009年起五年內,杭州將安排2.8億元資金,專項用于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重大成果產業化和技術改造、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等投入。爭取到2011年,全市太陽能光伏產業總量力爭在2008年的基礎上翻兩番,規模以上企業銷售產值達到100億元,到2013年,力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產值達到200億元。

    同時,杭師大倉前新校區還將設立光伏發電相關專業,培養專業人才;大江東地區將設立一個15平方公里的新能源產業園,形成“一主”和臨江、下沙、濱江“多片”格局,讓杭州的光伏產業形成集聚效應。

    成都:成都光伏產業近年發展迅速,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成為新興的中國太陽能產業基地,即使在金融危機的不利形勢下,仍舊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進入2009年,成都市的新能源產業迎來新機遇,全市預計今年太陽能產業計劃投資71.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26億元。

    與此同時,成都將打造國家級太陽能產業基地,全市預計今年太陽能產業計劃投資71.6億元;位于雙流縣的成都光伏產業園,將在2010年形成年銷售收入200億元以上的光伏產業集群。

    目前,雙流縣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內規劃建設7.1平方公里的光伏產業專業園區,已形成良好的項目承載能力。園區內正在加緊建設西南地區惟一的國家光伏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計劃于2010年正式投運,屆時將成為國內一流的光伏產品測試、中試及孵化平臺。同時,正抓緊建設新光國家級硅材料工程中心、天威太陽能產業研發中心。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