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2018年度動力電池市場的格局盤點與展望

    2021-04-27 ryder

    依據起點研究(SPIR)統計,2018年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總裝機量為57.1GWh,同比增長56.7%。其中,12月裝機13.37GWh,同比增長45.5%,環比增長50.1%。不管是新能源車產銷還是鋰離子電池裝機,全年表實際際都超出年初預期。一線龍頭量升價穩、二線廠商競爭猛烈,本文透過裝機數據試圖對動力電池市場的格局做一個回顧與展望。


    1、聚集度加強?——CR1與CR10的背離


    2018年,寧德時代的表現無疑最為亮眼,2018全年市占率為41.4%,近4個月的單月市場份額均維持在40%以上。但是放眼整個動力電池市場,TOP5、TOP10企業的合計市占率卻出現了分明的下降。尤其在11月和12月,CR5和CR10分別為69.8%、79.3%,較年初下降約10pcts。


    原由1:比亞迪裝機份額下滑


    10月和11月,行業裝機環比增長2%和37%,但比亞迪裝機量卻出現下滑。近3月,比亞迪的裝機份額連續下滑,從9月份的27.3%下滑至12月的13.9%。


    原由2:二供電池企業的競爭加劇


    3-10名的電池企業排名每月均在發生變化,誰能形成對CATL的挑戰仍是19年關注的重點。


    表1:18年1-12月TOP10企業排名變化


    2、第二梯隊電池廠商的現狀與將來?


    從單月電池裝機情況來看,CATL、比亞迪基本穩定在前二;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孚能科技、力神均在單月進入過前三的位置。全年累計來看,國軒高科、力神、孚能科技、比克、億緯鋰能分列3-7位。其中,國軒高科基本以磷酸鐵鋰為主;其余四家企業的市占率差距在1.4%之內。


    表2:2018年1-12月TOP10企業裝機及市占率情況


    表2:2018年1-12月TOP10企業裝機及市占率情況(續)


    從產能利用率上看:用“裝機量/產能”進行掂量,比較孚能科技、力神、比克、億緯鋰能4家企業,孚能科技的產能利用率最高,約40%;其余三家企業在15%左右。


    表3:部分電池企業產能利用率情況


    比較幾家電池廠商的下游客戶結構,依據1-10月份乘聯會統計數據:孚能以乘用車企為主,主要包括北汽、長城,以及戴姆勒;力神以商用車客戶為主,主要有宇通、力帆和長豐獵豹;比克供應的吉利、眾泰在今年均有較好的銷量表現,帶動其裝機量;億緯鋰能目前出貨仍舊依賴商用車,期望對戴姆勒的放量。另外,當前尚未出今朝榜單中的欣旺達,也在從PACK廠商向電芯廠商轉型,柳汽、云度、東風、吉利是其正在洽談、潛在的供貨對象。


    表4:部分電池企業下游客戶統計


    依據電動車資源網的統計,將來2年孚能科技和力神的擴產計劃最為激進,其中孚能預計從18年的5GWh擴產至40GWh、力神從18年的14GWh擴產至30GWh;億緯鋰能、比克相對保守,將來2年預計分別增加4GWh和3GWh產能。


    表5:部分電池企業產能及規劃統計


    3、19年,需要關注什么?


    2020年補貼政策退出、對外資電池企業的限制放開基本成為行業的共識。從企業的動作上看,三星、LG、松下等在中國的工廠也陸續開啟建設,但考慮到與車企的驗證周期,19年仍難以形成大規模使用。因此,預計19年CATL的強勢地位仍將維持。對于二線廠商而言,預計19年仍將處于洗牌期,下游車企的競爭力或將筆直影響到這些廠商的市場地位。


    此外,18年億緯鋰能、孚能科技陸續進入到戴姆勒的供應鏈中,對于國內其他的軟包廠商如捷威動力、卡耐新能源、萬向123等而言,19年會不會持續形成沖破也是需要關注的方向。


    表6:國內軟包電池企業研究進展及擴產


    原標題:鋰電那些事兒:動力電池年度盤點與展望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