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1.預計在將來的幾個世紀里,全球的石油,天然氣及鈾的儲藏資源將會被用,原則上說化石資源和核能原料是有限的.如果其它能源的補充形式會被發現,但我們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已不能承受現有資源的燃料消耗。現存的能源狀況已經使我們的地球陷入困境。但是可再生能源確給我們帶來能源利用的新潛力。
2.對于全球每年的能源消耗量,陽光、水、風力、生物體和地熱能源提供了多層次的能源蘊藏量。地球上惟有陽光的輻射能量是其被耗用總量的15,000倍。增強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能使氣候得到保護和改善,也才能使我們地球上的生命質量得以保證。德國眾議院Enquete委員會在1990就據實地認為到2050年,全球將有70%的能源消耗來于可再生能源。不管怎么樣,近幾十年以來,風機和水能的運用已成為我們文化內容的一部分。甚至我們可以看見上一個世紀末散布安裝在全國各地的30,000臺風機已經使我們的土地資源的利用更加豐富。
3.原有的大型電站和露天采礦已對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的土地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不管怎么樣,近幾十年以來,風機和水能的運用已成為我們文化內容的一部分。甚至我們可以看見上一個世紀末散布安裝在全國各地的30,000臺風機已經使我們的土地資源的利用更加豐富。
4.可更新能源的技術進程,特別是在風能范疇,是非常之大的。現代的風機的運作是有效和無噪音的:僅一個1,500KW的風機發電量就能供給1,000戶家庭的用電或聯邦鐵路公司兩臺發動機的用電量。在今天的Schleswig-Holstein,15%電力供應來自于風力電,在Nordfriesland地區,約莫有70%的電來自于風力發電.在2020年的德國將用25,000臺風機的發電量供應全國用電量的30%。到2030年,丹麥全國50%的用電量將由風力發電供給.歐洲議會計劃在2010年前將可再生能源的合作者提高兩倍。
5.在新技術的引進過程中,如果人們對它的內容并不完全知道,總會有人反對。因此在計劃引進風機的階段,方案者們急切地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們對風機認識的透亮度和參與意識。對風力政策的必要宣傳是使能源變換可以被接受。可再生能源萌生新的就業機會,并提高了生活的質量和對氣侯的保護。
6.沒有任何電站能夠獨立地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在歐洲一個完整的電力網總是由幾個電站構成,為的是戒備意外斷電的萌生。把風力發電并入現代的電網是很容易的。因此這樣不僅可避免燃油的污染性,而且新能源電站的建設也不是很必要的。尤其是供電薄弱的供電者會酷愛于有高科技的風能技術支持的供電網。
7.由于歐洲大型電網的穩定型,常規電站的并列操作不是必要的。國際電網專家認為用戶的變動性是比供電戶的變動性更為復雜。
8.一臺風機的使用年限是20年,它所萌生的能源是它在加工、使用和報廢中自身耗掉能源的20到100倍。常規電站由于它在運作中需要繼續性的能源輸送,所以它的收獲系數總的來說是0.3-0.4。而如果風機的選址好,在三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內,其所加工的風能就能補償它自身在加工、使用和報廢的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9.由于國際氣侯保護政策,常規能源的加工不得不與可再生能源的加工進行互相補充.節約由污染能源萌生的每一度電,就等于對當地和全球的環境保護作出了貢獻。
消耗3度多的原能源才加工出1度電.
10.通過微氣象學的預測也能預測風能的加工。因此把風力發電納入公共電力的供應不存在什幺困難。通過這種方式有些供電戶能節約資金,?
11.在德國,占全國總電量的45%的電量是富余的,這個數字有力地說明了電力工業為什幺反對再生能源。德國的消費者通過付電費來支付這些富余的電量。并由于核電站的發電量只占全國總電量的20%,所以它有可能被隨時取締但并非由于技術上的原由。
12.在德國早期約莫150億度的電力加工中所消耗的褐煤將近占用了700KM2的土地面積,而風機加工同等數量的電僅用15%的土地。在Rheinland計劃的以GarzweilerII命名的項目,40年中按年均供電約30億度來計算則須占用的土地面積為50KM2,如果用同等面積的土地來分散安裝30,000臺1.5-MW型的風機,每年可萌生75億度電,是以褐煤發電的電量的2.5倍。除此之外,在安裝風機的土地上生命體還同樣可以生存。
13.德國聯邦政府制定的減少二氧化碳的目標,大部分可以通過使用風力發電來實現。在1999年,風力發電已超過3%,到2005年,它將超過5%,在以后可望達50%。
14.風力發電萌生的每度電都有它的經濟意義。這是由于由污染性的燃油對環境的破壞和對人類健康狀況的影響,如果考慮這些毀壞性因素而相應萌生的代價,加在以煤碳為燃料和核能發電的電價上,每度電將萌生5至60分尼的額外費用。目前這筆技術持續研究的費用是由公眾通過國家財政來實現。
15.1999年按Stromeinspeisegesetz,風機的個體私營擁有者可獲得16.52分尼/度電的補貼.這些供電戶再加上6分尼/度電的額外利潤后出售給私人消費者。那幺1998年風機加工的電量為5億度,則風電供應戶所獲得的額外利潤約莫為30億馬克。
16.對核能的巨額補貼(至1995年底,總數超過160億馬克?)和對煤炭轉換能源的國家津貼(至1995年超過100億馬克,到2005年將多增加69億馬克)都阻礙了可再生能源的競爭力。而對風能的補貼到1995年才達到6千萬馬克。
17.在1998年,風能對電力市場的占有率為1.2%和15,000個就業機會,與核能的31%的市場占有率及40,000個就業機會相比,多出了10倍的就業機會;與煤炭為燃料的能源市場占有率的26%及80,000個就業機會相比,萌生4倍的就業機會。在歐洲,3倍的可再生能源的加工有2百萬就業機會的潛力。在丹麥,在風能行業工作的人比在漁業或造船業的人還多。
18.在1998年底,6,000多臺風機已并入德國的電網,它對支持那些設施薄弱地區的貿易有著緊要的作用。風能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戒備了人口的流動,增加了稅的收入和增強與農業部門的合作。因此,在郊區開發風能的前景是廣闊和有經濟價值的。
19.一份正確的經濟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加上能源的外部萌生的費用,我們可以看出甚至于今天風能包括水力發電,是最具經濟和最具有技術潛力的能源。
20.從對現代風能的利用和歷史上風車的用途,人們都一直持有積極主觀的態度。
在不同的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的訪問調查(從1997年的Emnid的投票結果中約莫88%的被訪者都表示出對風能利用的主觀愿望),可以證明人們對可更新能源的被增強使用的愿望。
21.走在世界前列,從德國年輕的中小型企業中發展起來的風力技術,同時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也是大型工業發展的趨向。Preussen-Elektra核能也是始于與1997年領導德國風能業的Enercon合作中發展起來的。
22.風力技術的優點是被環境保護組織不斷的指證出來。BUND、NABU、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綠色和平組織及魯賓漢協會積極支持與將來環保兼容的風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德國Bauernverband,德國商業協會和德國教會也支持風能的利用。
23.96%由風機加工的風能屬于私營個體者,而且大多數屬于城市風場并由當地人所擁有。能源加工與環境保護的兼容性,使社會萌生很多團體、社團和企業的新結合,并逐漸從城市發展到效區。
24.不安全的核能的廢置品威脅到我們及子孫世世代代的健康,但是風機卻不同,壽命期過后的風機被拆除后仍可再循環利用或被改進。
25.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陽光、水、風力、生物資源和地熱能源的綜合潛力遠遠大于能源的消耗量。而與此相對應的核能的使用確長期沒有被正確地控制。因為可再生能源是再生循環無限的資源,所以它對國際上新意義的和平和地球上生命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的貢獻。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