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淺析智能電網與智能能源網

    2021-04-27 ryder

    摘要:美國總統奧巴馬能源變革中發展統一的智能電網一時間成為全球能源界關注的焦點。而智能電網這一全新的詞匯也如同當年的互聯網一樣迅速風靡全球。


    所謂智能電網,就是電網的智能化,也被稱為電網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辦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使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勵和包括用戶、抵御攻擊、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智能電網的核心內涵是實現電網的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和互動化,簡稱為堅決的智能電網(StrongSmartGrid)[1]。


    而智能能源網是一個比智能電網層次更高、規模更大的新型能源網絡。2009年11月27日,國家‘十二五’中國智能能源網發展模式和實行方案課題組在京成立,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始籌備智能能源網。本文通過對智能電網與智能能源網的比較,分解了智能能源網技術。


    0引言


    當初國家決定推出智能電網的一個緊要背景就是為知道決由于新能源并網帶來的調峰問題和電網適應性不夠的問題,所謂調峰,是指電力系統中的負荷,因用戶負載的投入和切除而常常發生變化,為了維持有功功率平衡,保持系統頻率穩定,就需要電站隨之改變辦法,以適應負荷的變化。可以理解為:城市用電往往有高峰期和低谷期,不平衡,為此,電力有關部門采用價格或限電等措施,使得峰谷趨于平衡,叫調峰。


    但調峰不是光電力一家的事情,水、電、氣都有調峰需求,這也是中國要打造更高層次的智能能源網的目的之一。據悉,原規劃中的智能電網只是將來這個龐大的智能能源網的一部分。今后,水、電、氣,甚至熱力等能源都要構建智能網絡。


    就國內而言,智能電網建設的推進是迅速和高效的,但是這個智能電力網的建設僅僅是智能能源網的網架建設的主要部分而非全部,我們不能以智能電網的局部競爭而放棄在智能網范疇的整體創造,而且,這個體系建設所缺憾的就是還沒有一個世界領先的技術標準體系。


    與智能電網不同,中國正在籌備建設的智能能源網,是將現有的電力、水務、熱力、燃氣等單向運轉而且浪費巨大的能源網絡改造為高效互動的創新網絡。


    政府為處理由于新能源并網帶來的調峰問題和電網適應性不夠的問題,十二五期間將普遍推行智能能源網。核電、風電等新能源要投入民用,離不開智能能源網,如果說核電、風電是汽車,智能電能源網就是高速公路。


    作為中國互動電網學說奠基人,武建東在談到智能電網與智能能源網的區別時表示,實際上目前我們使用的智能電網一詞的英文原文為SmartGrid,原意應為智能網格或智能網,這個概念又包括智能家電網格、智能電力網格、智能數據網格、智能熱力網格、將來網格等多種涵義,智能電網是其中的緊要組成部分而非全部。由于有關外國公司的翻譯問題,誤將SmartGrid翻譯為智能電網。我國發展智能能源網建設非得以智能電網為主要網架建設,智能電網的建設是智能能源網建設的核心。


    1要怎么樣認識智能電網與只能能源網的體系模式之區別


    誰能夠將現有的電力、水務、熱力、燃氣等單向運轉而且浪費巨大的能源網絡改造為高效互動的創新網絡,誰就能夠優先于其他國家達到全球能源體系更高級別的頂端水平,同時在這個歷史的轉型之中,誰就能夠把握和整合能源體系最新的國際標準。


    因此,采用信息化集成技術營建一個與加工和輸送側相對稱、相互動的需求側、用戶端的運轉體系,將是對工業革命以來缺陷性工業結構和社會管理的徹底匡正和顛覆性修復,也是打開人類低碳化加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歷史大通道。


    實現這個目標的路徑有兩個營建模式。


    1.1分級登頂式的漸進模式這個模式主要是通過智能電力網、智能熱力網、智能水務網等條條塊塊的分行業改革,通過多行業不斷整合、體系不斷重疊的架構原則推進,其特點是分期、試錯、分級追求變革目標。


    近二十年來移動通訊系統、電視視頻系統等都曾通過不斷試錯而效準或提升產業空間,消費者、特別是中國的消費者也為此不斷支付了使用成本。實際上,通過技術標準的超前設計和制定,可以有效地減少產業轉型的成本,更合理地滿足消費者需要,也可以大幅減少電子垃圾、推動人類更為健康的生活。


    就國內智能電網的建設而言,其體系淵源源自歐美國家智能電網思想和踐行,其標準之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國際力量的影響。從組織目標運轉而言,其向更高級別的互動能源網絡結構躍進之時,也許架構的升級路線惟有選擇分級重疊的更換方式,因此,目前國內電力企業運轉的智能電網改革模式和美國實行的智能電網建設應屬相同的產業變革類型。


    1.2制高點型的大體系整合模式中國應跳出單純建立智能電力網的狹窄基準,聚集發展有別于美國、具有中國優點、而且國際領先的綜合性的互動能源網,由此可以避免日后的重復建設和不必要的補課。


    這個模式需要將電力、水務、熱力、燃氣、數據、有線電視等資源捆綁為整體資源,以制高點型的規矩推動能源組織的管理變遷和產業目標置換,其特點是跨過式、跨產業突變,以集成化手段高速實現互動式的能源網建設,我們將這種網絡也稱作智能能源網。


    假若以這種模式推進互動能源網絡的建設,應可將智能電網的行業變革提升為互動能源體系的集成改革,并將由此誕生有更高制高點的智能網的發展路線圖和國際技術標準,有效推動中國能源用戶端的互動能力、互動標準、互動資源和互動產業鏈的建設和運轉,推動中國能源經濟加快實現升級轉型。


    建構中國智能能源網的標準應當成為當代中國知識產權最高的創造性使命之一,它也應當成為中國智能能源網建設的戰略高點,這個高點應當成為中國國家利益的核心要素。中國應當依賴自身的巨大市場成為主導全球智能網變革的領先國家,建造影響將來百年的智能網標準,在百年一遇的全球工業變革中發揮主導作用。


    2要怎么樣把握智能電網與智能能源網的運轉結構之區別和標準創造


    孫中山說過,行之非艱,知之惟艱,一個強國不但需要創造強大的工業加工體系,更需要創造新的加工力的發展思想和實行其行動的國際技術標準。工業革命以來產業標準的建造大多與中國無緣,而智能能源革命卻為中國提供了神奇的機遇。


    奧巴馬的能源變革之于傳統變革不同之處就在于它實質上是催生了新的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思想革命,這三個革命的核心就是思想大革命。為此,一個國家占領新的全球制高點的能力也就取決于它顛覆習慣的能力和思想的改變程度。對于中國而言,這個革命的第一要務就是需要有效地調整三十年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諸多的經濟運行習慣和結構,構建世界上最富生機的創新社會,據此才能確保中國將新的產業革命、技術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宏大體系付諸踐行,建立適合自身的發展戰略,改變中國公眾和企業的能源消費方式和加工方式,并力爭取得全球領導地位。由此,智能能源網建設的核心是這個體系標準的建造,而且這個標準的建造也是當代知識產權的最高創造,具有無與倫比的回報價值,同樣是檢驗中國能源思想創新能力的標志。


    另外,智能電網的技術與可再生能源有很大關系。惟有當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日益龐大,電價擺脫固定模式,與用戶之間的互動逐步形成,智能電網才能發展起來。智能能源網的推出也是為中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大發展奠定并網基礎,以便于實現更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


    參考文獻:


    [1]李興源,魏巍,王渝紅,穆子龍,顧威.堅決智能電網發展技術的研究[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09年17期.


    王振銘.我國熱電聯產的發展:熱電聯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1999.6.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