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輝能固態電池量產搶跑

    2021-04-27 ryder

    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在電子科技和新能源使用范疇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加大電池范疇的技術創新力度,成為電池企業加強發展能力、應對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


    在電動車范疇,要怎么樣通過繼續提升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來提高單次充電續航里程就,已經成為產業界和學術界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之一。


    “如果能量密度進一步提高,大于500瓦時/公斤的話,一定從今朝開始就要考慮固態鋰離子電池,以及鋰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新的電化學體系探索研究。”在中國工程院陳立泉院士看來,電動車產業中長期發展需要進行技術儲備,而固態電池有望成為我國下一代車用動力電池主導技術路線。


    事實上,目前業已有多家電池巨頭投身于固態電池的儲備研發,包括豐田、寶馬、寧德時代、LG化學等。在這其中,輝能科技,作為全球第一家成功實現固態鋰離子電池商業化量產的公司,近年來從各維度頻頻落棋,有望成為固態電池新賽道的領跑者。


    據悉,在日前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8第三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中,輝能科技成新能源范疇唯一入榜企業。


    眾說周知,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決定新能源汽車的將來,而動力電池的發展取決于電池的安全以及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車產業出于續航里程的考慮,急切需要真正安全且高能量密度的電池進入到實際使用階段。


    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相比,固態鋰離子電池具有安全性能高、循環壽命長、能量密度高、耐受溫度范圍大、可柔性化等優勢,有望在動力電池和儲能技術以及軍用電源等不同范疇得到廣泛使用。


    在這種背景下布局固態鋰離子電池的輝能科技,有著自己的定位考量,和戰略打法。


    ?技術卡位


    “輝能科技從動力電池的關鍵檢驗標準:安全性、能量密度、充電時間和使用壽命著手,研發出的新一代鋰固態鋰離子電池,具有安全性強、超高能量密度、優異的高低溫操作表現、充電快又不發燙等特點,并可大大降低成本,同時還可以加工超薄、可彎曲的電池”,輝能科技董事長楊思枏告訴高工鋰電。


    事實上,早在2012年,輝能科技就發布了可以彎曲的薄型固態電池─FLCB,于2014年開始量產固態電池供貨HTC,并將產品使用于皮帶、安全帽等智能穿戴產品,而后再進入智能卡與IoT市場。


    到2016年,輝能科技發布第一代固態電池技術。隨后,隨著電池技術與加工規模提升,輝能科技進入對電池容量與電性要求更高的新能源車市場,并于2017完成第二代技術,將原本第一代的純固態電解質改為第二代的混合固態電解質,同時使用高能量三元正極活性材料、硅碳負極材料與其他特殊添加材料。


    ▼沖破性技術


    ▼輝能產品




    “除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外,亦同步提升導電度及充放電能力,使輝能第二代固態鋰離子電池之各項電性表現均超越液態鋰離子電池”,楊思枏表示。


    另悉,輝能科技在今年還發布了建構于固態電池技術優點上的沖破性機構設計——能將新能源車電池組體積減半、重量減少三成、成本降低三成的3D封裝技術。


    基于對固態鋰離子電池的精準定位和技術創新,自2013年起,輝能科技陸續推出3款固態鋰離子電池產品FLCB、PLCB和BLCB,并依次實現商業化量產。2017年,公司發展出創新的新科技BiPolar+,全球唯一可實現單一電芯中同時進行串并聯,同時在2017年三季度公司成功導入自主研發的全線自動化卷式加工工藝,處理了固態鋰離子電池的良率低、成本高等量產難題。


    相較于多數尚在研發階段的固態電池廠,輝能科技的先驅者優點與獨創的二代技術、3D封裝技術吸引本國、日本、美國及歐洲車廠爭相走訪,除了共同打造固態電池純電車樣品外,亦與國內及歐洲車廠商討合作在地建廠加工電池芯的方案。


    據悉,輝能科技自2016年開始發送樣品至全球各大車廠,獲得車企好評及合作機會,其中以我國與歐洲車企的洽談進度最快,部分并已達成戰略合作。


    國內新造車勢力─電咖汽車曾表示:“希望能夠成為國內第一批采用輝能固態電池的企業。”;德國某頂級車企評價:“輝能電池的探測結果及商業化進展都非常振奮人心,我們期待在2019年能夠推出采用輝能固態電池的樣車。”


    ?加碼產能


    與此同時,為了滿足產業對固態電池日益增長的需求,輝能科技自2014年起不斷擴產,于2018年底建成二廠,同時,位于觀音桃園科學園區的10億瓦時示范加工線已于今年10月取得建筑執照審查許可并開始建設,計劃于2019年底投產。


    屆時,輝能固態電池總產能將達15-20億瓦時,成為全球首個躍上15億瓦時加工規模的固態電池廠。在這個10億瓦時示范線運轉順利后,將計劃分階段擴充產能到320億瓦時產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身的產能提升,輝能科技也在行業首次提出來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由輝能加工將正極、負極與電解質三者合一的電池極片,將電池極片發貨給車廠、電池廠進行電池芯的組裝制造、化成及銷售。


    “這樣創新的合作模式惟有在固態電池上才可能實現,目的在通過雙贏的合作策略降低固態電池產業的進入門檻,集結眾人之力加速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鏈技術升級,更能夠快速提升固態鋰離子電池的市占率”楊思枏告訴高工鋰電。


    此外,輝能科技更預計于高工鋰電年會中,針對新能源汽車范疇,發布最新的類ARM、高通的商業模式,授權專利技術和相關材料及量產用之加工設備,電池廠商和車企都可以是授權的對象,藉此縮短產業研發固態電池的時間,協助產業快速成為國際第一梯隊,放量普及。


    ?資本“擁躉”


    技術上的突飛猛進,以及產能的急速提升背后,是輝能科技在資本市場的眾多“擁躉”。


    據高工鋰電知道,自2012年起,輝能累計獲得來自軟銀中國、丹豐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近1億美元的投資。


    “這幾年我們見證了輝能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們分外期望它在固態電池范疇的革新技術及創新的商業模式,可以引領世界電池產業的革命。”軟銀中國資本管理合伙人薛村禾表示。


    丹豐資本創始合伙人陳彤先生在表示:“輝能的固態電池技術已經得到全球多家主流車廠認可,希望輝能和戰略合作伙伴盡快讓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固態鋰離子電池技術走向市場、積極貢獻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推進。”


    與輝能科技布迅速完成技術研發、建設基地、融資相呼應的是國內外對固態電池的重視。如日本,已經將固態電池的研發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其搶占固態電池范疇制高點的決心可見一斑。


    中國方面,中科院青島能源所、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寧德時代、中航鋰電、比亞迪、贛鋒鋰業等多家研究機構和企業都已開始固態電池的研發工作。德國的奔馳、寶馬,韓國的三星SDI、現代等多個國家的企業都在該范疇布局。固態鋰離子電池技術或將引全球企業新一輪角逐。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