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光伏電站需依據電站配置人員數量和技能水平綜合考慮選用的大修模式,主要的大修模式分為自主維修、委托維修和部分委托維修三種模式,大修管理主要蘊含大修準備(大修組織機構確定、日常缺陷轉大修梳理、大修再鑒定項目梳理、大修改造項目梳理、大修項目確定、大修標準工時管理、編制大修主線計劃、輔助性工作準備、大修備件、工具、耗材準備、大修文件準備、大修停電計劃、大修停電申請、緊要項目演練、大修過程控制方案、大修安全質量監督管理方案、大修人員資格管理、大修承包商管理方案、大修考核方案、大修成本測算、大修合同簽署、大修信息系統與通訊渠道探測等)、大修實行(大修過程控制、大修接口管理、大修安全質量監督管理、大修承包商管理、大修計劃調整與優化、大修信息管理、大修考核管理等)、大修經驗反饋、大修文件管理、大修應急預案、大修后評價等。
2.承包商管理
光伏電站運維人員數量有限,檢修工作主要依托外部承包單位,承包商的管理是光伏電站運營必不可少的部分,承包商入場前需通過基本安全授權培訓,獲得授權后可進入現場工作,現場工作需執行電站工作過程管理,禁止現場無票作業,電站運維人員需增強對承包單位人員現場管控,戒備安全事故發生;承包商管理主要蘊含人員資格管理、授權管理、現場作業安全管理、工作過程管理、承包商經驗反饋管理、承包商考核和激勵方法、承包商管理體系建設、承包商評價體系建設等。
3.緊要設施管理
緊要設施是指電站故障后對電站安全、功能和經濟影響較大的設備,緊要設施需進行識別判斷,對電站緊要設施實施分級管理,執行負責人制度,對其增強監控管理,可顯著提高電站整體運營水平。緊要設施管理工作內容主要蘊含:緊要設施分級、負責人制度、關鍵點控制、參數控制、狀態監測管理、備件保養管理、缺陷跟蹤、維修策略制定及優化、評估管理等。
4.技術改造管理
技術改造項目識別主要原則是需國家強制標準、影響安全、提高經濟效益、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的項目。技術改造分為三個類別:安全類技改、加工類技改和經營類技改;加工類技改:依據國家、行業相關標準要求,或集團公司、電網調度機構的相關要求,對電站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和升級項目;經營類技改:為提高電站的發電能力、發電效率,改善或提高電站的經濟效益而進行的設備更新、改造和升級項目。技術改造工作主要蘊含:技術改造準備工作(技改申請、方案制定、經濟性評估等)、技改方案專家論證、技改技術協議簽署、技改合同簽署、技改實行、技改文件管理、設計施工管理、技改后評價等。
5.物項替代管理
光伏電站設備或部件由于供應廠商倒閉、合作終止、原設備或部件更新換代不再加工、設計變更、技術改造等各種原由導致的不能按照電站原設備型號進行采購的情況下,電站需要使用其他品牌或其他型號的設備進行更換,以滿足設備或系統正常運行,此種情況下需要進行物項替代。物項替代工作內容蘊含:物項替代申請、技術方案制定、物項替代等效論證管理、物項替代效果跟蹤及評價、物項替代文件更改管理等。
6.故障快速診斷與應和
對于區域式管理或分布式的光伏電站,電站巡檢員發現重大故障時,需要進行快速隔離和處置使設備處于安全狀態,為不對發電站發電指標和電網安全萌生重大影響,區域化公司需配備快速應和專家組評估和分解重大技術問題,并快速制定行動方案妥善消除缺陷。
7.電站全壽命周期設備狀態監控與老化研究
電站全壽命周期設備狀態監控與老化研究工作是為保證電站設計壽期內因設備老化造成的非計劃停機、降負荷、設備失效等問題得到有效防止和處理,保障服役期大于等于電站設計壽命周期而進行的工作。全壽命周期老化管理主要包括三個基本步驟:1)選擇電站老化管理安全相關部件、與電站緊要設備可用率和壽命密切相關的部件、壽命管理需關注的部件,進行老化和剩余壽命評估;2)分解設備的老化機理,確定老化管理策略;3)通過在線監督和定期實驗等活動,進行設備老化問題管理,將老化降級限制在準許的程度。全壽命周期老化管理工作蘊含:電站設備狀態監控、歷史數據分解、老化原由分解、建立老化研究模型、材料老化管理、淘汰設備管理、老化改造經濟性評價、老化監督數據庫的建立、緊要設備部件老化監控與分解等
8.氣象數據分解
在光伏電站設計時,影響發電量的原由主要考慮:太陽輻照度3%、溫度和環境2%、陣列遮擋4%、MPPT跟蹤2%、直流線損0.7%、交流損耗1%、逆變器轉換效率3%、組串失配4%、污穢4%等。光照、溫度、遮擋、污穢等因素主要與氣象條件有關,可見對氣象數據的分解對光伏電站而言具有緊要意義。氣象數據分解工作主要蘊含:氣象儀的管理、氣象數據采集與收集管理、歷史數據比對分解、氣象環境預測、氣象與電站效率關系分解、外部評估、氣象數據庫建模、氣象計算機使用程序管理、文檔管理等。
圖2光伏電站發電效率分解
9.電站能效分解
結合電站發電效率分解結果進行電站能效分解,能效分解全面評價電站運營情況和管理水平,分解時非得保證原始數據客觀、準確和便于統計,它主要蘊含九項關鍵指標:電站能力因子(綜合效率)、等效利用小時數、非計劃能量損失率、設備故障損失率、緊要設備不可用率、8500小時非計劃脫網次數、度電成本、工業安全事故率、限電損失率。
電站能力因子表征統計周期內電站運營整體情況,它是上網電量與理論發電量的比值;等效利用小時數表征統計周期內光照條件下能量轉換的效果,全面掂量電站運維水平和電力營銷能力,它是發電量折算到該站全部裝機滿負荷運行條件下的發電小時數,也稱作等效滿負荷發電小時數;非計劃能量損失率表征除電網計劃的限制出力以外,因其它非計劃內的活動或其它不確定因素造成的能量損失程度。
客觀反映電站管理水平、程序執行有效性和外部因素的穩定性,它是非計劃內的電量損失與理論發電量比值;設備故障損失率表征電站運行和維修水平的程度,主要體現電站設備的安裝質量、運行巡檢質量、維修應和速度及維修質量等因素,它是設備失效時到設備恢復使用期間損失的發電量與系統各支路應發電量的比值。
緊要設備不可用率表征電站對緊要敏感設備監控及應和情況,它是將緊要設備分類統計后歷史最大損失電量之和與分類統計后無故障周期內應發電量的比值;8500小時非計劃脫網次數表征電站與電網銜接的穩定程度,體現電站設備運維水平和人員管理水平,澄清說明:8500小時為電站全年無故障運行時間(蘊含夜間空載時間)計算公式為:電站全年無故障運行時間(8500小時)=全年發電時間(24小時×365天)-計劃停站檢修時間(10.83天×24小時);度電成本用來掂量電站投資和成本控制的水平,它是每上網一度電的成本;工業安全事故率是掂量電站設備和人員工業安全管理水平,它是工作總時間內導致電站內工作的所有有效人員(長期雇員和短期雇員)暫離工作崗位或限制性工作一天或一天以上(不包括事故當天),或者死亡的事故總次數;限電損失率是因外部原由造成的計劃限電情況的體現。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