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新能源汽車自燃大多是電池組的問題,那么好好的電池組為甚么會自燃呢?事實上引起電池組爆炸的罪魁禍首其實是“壓力”,電池組作為要了解電池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發熱,導致電池組內部壓力增加,形成內外壓差。如果電池組內部壓力不能及時釋放,將會導致電池組面臨爆炸危險。
針對這樣的情況,一般的處理方案是為電池組安裝泄壓閥,當電池組內部壓力超過臨界值,泄壓閥將會主動刺破,一次性釋放電池內部壓力,以恢復壓力平衡,保證電池安全。
但是泄壓閥作為通常使用的電池組保護方案,卻還不是應對壓力失控的最佳方案。我們利用假設法,深入分解現行泄壓閥的技術缺陷。
當新能源汽車出現熱失控的狀態,此時熱壓力釋放不夠,或者電池組已經出現釋放壓力造成電池組開路無保護狀態。我們試想一下,如果該車是在持續行駛的狀態,那么,會出現以下3種情況:
情況①:電池組泄壓閥未刺破
當電池組內部壓力激增,導致電池組積累到一定壓力狀態,但達到刺破泄壓閥的臨界點,那么整個電池組將面臨鼓包或破碎的風險。這樣外界污染物如水,灰塵,沙石等極有可能進入電池組,進而導致電池事故發生。
情況②:電池組泄壓閥已刺破,但泄壓速度不足
當電池組內部壓力已導致泄壓閥刺破,熱壓力氣體迅速釋放。一般情況下,對于純電動車,熱壓力氣體的釋放速度在300——1500L/min,某些情況下甚至更高。如果泄壓速度不足,壓力釋放不及時,那么整個電池組仍舊面臨爆炸危險。
情況③:電池組泄壓閥已刺破或誤觸發
在電池組熱壓力釋放中,若泄壓閥已經歷刺破階段,或誤觸發,那么電池組就會進入無保護狀態,水和砂石均可進入電池組內部。萬一車輛處于暴雨涉水路段行駛,那么電池組可能會出現短路、斷電、甚至起火,這也使駕駛員和乘客處于危險之中。
實時“控壓”才是保證電池安全的關鍵
上述分解的情況發生均是由于電池組內部壓力沒有得到有效、及時的釋放,到底要怎么樣才能切實保障電池組的安全?戈爾提出了“實時低壓控制”的全新思路。
我們都了解,通常使用的泄壓閥只在電池組內部壓力激增達到閥值,才會主動刺破,一次性釋放壓力,刺破后就會使電池組處于無保護狀態。而戈爾的最新低壓泄壓閥產品,卻可以讓電池組在低于25mbar的情況下就開啟過壓旁路,泄壓能力急劇上升,在40mbar時熱壓力釋放能達到30000L/小時,70mbar壓力時更是達到50000L/小時。最關鍵的是泄壓過程中產品不會刺破!這使得戈爾的產品能長效保護電池組安全,重復使用,更能讓熱壓釋放后,仍舊可以做到防水防塵,大大提高了電池組的使用壽命。如果釋放的氣體溫度持續上升,整體閥門可脫出,在70mbar下可達到100000L/小時的熱壓釋放,有效保障電池組的安全。
戈爾此款名為GORE電池組低壓防護產品將在德國舉辦的歐洲電池展首次亮相,6月份也將在國內上市。
GORE電池組低壓防護產品對于電池組的作用是非常緊要的,不僅是對電池組安全有了更有效的保障,對于電池設計人員來說更是一項令人興奮的進展。今朝電池設計人員可以使用更薄、更輕且成本更低的材料來設計更可靠的電池組,為將來交通帶來積極的影響,從而創造一個更清潔、更安全和更智能的世界。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