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歐盟2019年計劃資助1.14億歐元支持下一代電池研發

    2021-04-27 ryder

    7月25日,歐盟更新了“地平線2020”(2018-2020)計劃中能源和交通運輸部分的項目資助計劃 ,即新增一個主題名為“建立一個低碳、彈性的將來氣候:下一代電池”跨范疇研究活動,旨在整合“地平線2020”(2018-2020)分散資助的與下一代電池有關的研究創新工作,推動歐盟國家電池技術創新沖破,開發更具價格競爭力、更高性能和更長壽命的電池技術。新增資助計劃將在2019年提供1.14億歐元用于支持7個主題的電池研究課題,詳盡內容如下:


    1、高性能、高安全性的車用固態電池技術(資助金額:2500萬歐元)


    針對電動車,進一步發展現有的固態電池技術,以處理當前固態電解質電池的各種問題,如工作溫度過高、離子傳導性過低、電極電解質界面阻抗過高、電池循環壽命短、加工成本過高等。主要圍繞三種電解質材料進行研發:


    (1)無機電解質材料,如鈣鈦礦、石榴石、硫化物、鈉超導體等無機結晶材料和鋰磷氧氮、玻璃態氧化物等無機非晶材料,由于電解質和電極之間的反應性,在電池包裝以及循環期間存在界面電阻過高和接觸較差的問題。


    (2)固體聚合物/聚合物材料,如聚環氧乙烷、聚合物離子液體、單離子聚合物等,存在離子電導率過低、電化學穩定性較差、反應溫度不適宜和鋰枝晶問題。


    (3)固態混合電解質,處理高電壓下聚合物電解質穩定性較低、對復合材料界面認識不足等問題。


    此外,還將開發所謂“后鋰離子時代”電池材料,包括采用傳統鋰離子材料的鋰硫電池(如將于2020-2022年間開發,如以硅/碳(C/Si)為負極的鋰硫電池)和以鋰金屬為負極的全固態電池(將于2025-2030年開發)。


    萌生的預期影響主要有:(1)鋰硫電池能量密度大于350 Wh/kg或1000 Wh/L,鋰金屬為負極的全固態電池達到能量密度大于400 Wh/kg或1200 Wh/L;(2)到2030年,功率密度大于10000 W/kg情況下快速充電速度超過10C;(3)成本低于100歐元/kWh;(4)提升材料建模能力并維護生態系統;(5)加強歐洲電池加工價值鏈;(6)完成安全性驗證和知識產權保護。


    2、非車用的電池技術(資助金額:2400萬歐元)


    能源供應低碳轉型情況下,需要通過開發電池存儲技術來應對儲能挑戰,主要包括:


    (1)通過開發低成本高性能材料(如納米結構、二維材料和電解質等新型先進電極材料)和化學品,改進封裝和電池設計以及電池包件加工工藝,實現更具價格競爭力、更高性能、高度安全和壽命更長的電池存儲處理方案。


    (2)安全的存儲技術,如開發用于固態電池的聚合物或固體電解質材料。


    (3)開發可繼續材料、環保加工工藝、二次利用以及在歐洲容易獲取的材料,電池回收應具備大規模實行和低成本的潛力。


    (4)對新的電池存儲處理方案進行循環性、可靠性和壽命的工業示范和探測,在歐盟監管框架下進行開發,并考慮其對工業標準的影響。


    (5)對新的處理方案進行包括環境和經濟的全生命周期評估。


    萌生的預期影響主要有:(1)大幅降低固定式儲能成本,將其降至0.05歐元/千瓦時/周期,并將其他使用的成本降低至少20%,使新技術更具競爭力和可繼續性;(2)固定式儲能的循環壽命分明超出現行標準,在80%放電深度下至少達到5000次循環;(3)儲能產品可繼續性更強,理想情況下循環效率超過50%,并經過經濟可行性驗證。


    3、氧化還原液流電池仿真建模研究(資助金額:500萬歐元)


    由于能長時間儲存大量電力并能在需要時快速釋放,氧化還原液流電池(RFB)被認為是電網固定式儲能的主要技術,其能量密度及成本主要由氧化還原電對和電解質決定。目前的RFB主要采用非歐洲生產的金屬氧化還原電對,有高度腐蝕性、且有時具有毒性。此外,電池系統大多為水基,會發生高電壓水電解和膜滲透,影響電池效率、成本、安全性和可繼續性。因此,需開發數值模擬模型以及多種電解液和電化學預選材料。仿真模型應模擬新化學品和設計,研究電荷、質量和熱量輸運機理,識別電池限制機制,預測電池性能,優化設計并張大規模,尤其關注電池的電壓、能量、功率密度、可靠性和成本。


    萌生的預期影響為:顯著推進研究和工程使用,加速獲得新的非稀有和無毒性的氧化還原電對和電解質,降低材料和成產成本,優化全尺寸低成本和環境可繼續RFB系統的設計和性能,以平衡電網中波動性可再生能源。項目成果應在中長期內有助于實現歐盟戰略能源技術計劃(SET-Plan)中設定的目標,并激勵對低碳能源部門的投資,其長期目標是是通過創新驅動經濟增長和固定式儲能的產業競爭力。


    4、適用于固定式儲能的先進氧化還原液流電池(資助金額:1500萬歐元)


    開發和驗證基于新的氧化還原電對和電解質材料的RFB,這些材料具有環境可繼續性,且有較高能量和功率密度,能夠提高電池壽命和效率并降低成本。另外,需對新方案進行全尺寸原型的試驗驗證。詳盡研發技術問題包括:(1)氧化還原對在重復電壓波動下的長期穩定性及其溶解性和可逆性:(2)低膜電阻甚至無膜系統;(3)電極反應動力學優化;(4)電解質/隔膜接觸界面的優化;(5)環境可繼續性研究;(6)毒性、可燃性等安全性研究。


    萌生的預期影響為:有助于實現SET-Plan設定的目標,到2030年儲能成本將降至0.5歐元/千瓦時/周期以下,項目成果能夠激勵對低碳能源部門的投資,其長期目標是促使創新驅動的增長和固定式儲能的產業競爭力,并有助于加速大量波動性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和風能)與電力系統的整合。


    5、先進鋰電池的研究與創新(資助金額:3000萬歐元)


    開發下一代鋰電池技術(主要是指以鎳錳鈷(NMC)為正極、Si/C為負極的電池),處理電池系統性能問題,開發相關監控系統/智能管理系統,考慮與用戶接受度相關的緊要參數(如用電成本、安全性、大功率充電、耐久性等)、環境可繼續性(如節能制造、可回收性和再利用)以及大規模加工。詳盡研發重點有:


    (1)電池化學、形態學和結構研究,包括能量和功率密度最大化,減少關鍵原材料(特別是鈷)的消耗,開發正極、負極和電解質材料的綠色加工工業和涂層工藝,從安全性、耐用性和功率容量方面改進電池、電池包和系統級電池的整體性能,化學和工藝的環境可繼續性改進。


    (2)在電池或模塊中開發智能微傳感器和微電路,用于監測和診斷電池狀態,通過先進電池管理進一步滿足電動車使用要求(如使用情況、壽命、溫度條件)。


    (3)開發先進的制造辦法和設備,加工更薄的材料層,提高質量、品控和產量,從而提高密度并降低成本。


    萌生的預期影響有: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下一代鋰電池,其能量密度至少達到750 Wh/L,封裝成本降低至90歐元/千瓦時,快速充電能力達到2.5C以上,使用壽命至少滿足2000個深度循環充電,同等能量密度下比鎳鈷錳電池至少節約20%的關鍵材料。


    6、鋰電池材料及輸運過程建模(資助金額:1300萬歐元)


    歐盟缺乏大規模加工鋰電池的技術和能力,傳統電池設計辦法無法滿足設定的2025年第3代和第4代電池技術發展目標 。面對這一挑戰,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研發:


    (1)基于不同物理模型描述先進鋰電池化學和三維結構中微結構的行為。新模型辦法需考慮電化學反應、材料結構變化和性能老化問題。


    (2)系統化測量用于建模的基本參數如熱系數、擴散系數和電導率等,建立可靠數據庫。開發新的測量技術和辦法以測試電極結構和電池機械應力、孔隙度和微觀結構等在電池循環中發生的變化,確保模擬結果與實際電池電化學行為高度匹配。


    (3)制造具有神奇特征的電池原型或組件,生成輸入參數以初始化模型,并驗證模擬模型的可用性。


    (4)電池探測和模型模擬的相關性驗證,確定不同探測條件下模型的有效性和穩定性。


    (5)用于評估控制參數和模型穩定性的模型參數的靈巧度分解。


    (6)對電池加工進行模擬、研究和故障預測。


    (7)高度優化的電池(>300 Wh/kg)綜合性能特性的模擬與試驗研究。


    (8)功能衰減、老化和安全等方面電池耐久性驗證的新辦法。


    萌生的預期影響包括:(1)最多減少30%的電池開發時間和成本;(2)基于不同物理化學分解獲得更好的設計優化;(3)將試驗數量減少三倍;(4)將電池研發創新成本降低20%。


    7、鋰電池加工試點網絡(資助金額:200萬歐元)


    為了發展先進鋰電池技術和制造工藝,歐盟各地建立了許多非工業試點,需在這一基礎上建立鋰電池試點網絡,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活動:(1)確定歐盟鋰電池試點在技術、加工規模探測和驗證、專業知識和專業化方面的能力;(2)分解試點項目在技術范例和全球競爭中的能力和設備差距;(3)標準化數據交換平臺以進一步提高歐洲的鋰電池加工技術;(4)開發試點共享接口模型以及學術研究與工業加工合作模型;(5)制定通用合同以確保信息安全;(6)確定試點結果數據交換的可行性,開展能源和資源高效利用加工;(6)建立上述要點之后,在歐洲鋰電池各試點中開展性能參數探測,開放外部訪問以比較不同制備辦法的優劣;(7)組織聯合研討會,創建相互學習和聚集培訓平臺;(8)制定網絡聯合戰略路線圖,以實現電池技術從小規模試點到工業規模轉化;(9)建立價值鏈上公共和私營利益相關者的網絡,并對格式進行概念化,以提高網絡的可見度。


    萌生的預期影響有:(1)進一步發展歐盟工業規模高性能低成本的鋰電池加工技術;(2)更好地發揮試點的協同作用;(3)能夠張大歐盟鋰電池專家規模;(4)確保利益相關者的公平競爭;(5)建立神奇的銷售模式以提高鋰電池的加工效率;(6)實現價值鏈優化整合,促使范疇創新進步。


    原文題目


    Horizon 2020: new Next-Generation Batteries call published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