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深圳斯諾:多路徑攻關硅碳負極膨脹難題

    2021-04-27 ryder

    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的急切需求給負極材料帶來了新的機會,進而可能會對傳統負極產業的市場競爭萌生變局的可能。


    當前人造石墨在動力電池范疇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但由于企業在負極產品質量、技術水平、產能規模和原材料供應等方面的差異,負極材料行業正呈現兩極分化的發展趨勢。


    從現有競爭格局來看,以BTR、上海杉杉和江西紫宸為一線梯隊,暫處于市場領先地位,而以正拓能源、深圳斯諾、凱金能源、中科星城、翔豐華為代表的二線梯隊企業也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提升企業競爭力,張大各自市場份額。


    作為專業的負極材料研發制造企業,深圳斯諾在改性人造石墨的研發加工方面擁有多項自己的神奇技術和工藝。公司產品以高容量、循環壽命長、大電流放電性能優、良好的低溫性能及安全性能而得到市場的充足肯定,成為國內主要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之一。


    目前,深圳斯諾在內蒙古新設負極材料全工序工廠(從原料到石墨化、成品)已于2018年10月投產,年底將逐漸釋放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產能2萬噸,石墨化出產產能1.6萬噸,現擁有常規型負極材料、倍率型負極材料、容量型負極材料等十余種型號近3萬噸的加工能力。


    深圳斯諾董事長鮑海友認為,當前人造石墨的庫倫效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在提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方面能萌生積極作用。


    據知道,深圳斯諾自主創新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負極材料MAG-09/10系列產品,具有優異的長循環性能和良好的低溫放電性能。


    目前,這一系列產品大量使用于國內各大動力電池企業,受到客戶廣泛使用和好評。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保持在人造石墨范疇的競爭優點之外,深圳斯諾還在硅碳負極材料方面繼續投入研發,實現硅碳負極材料的產業化。


    眾所周知,SiO本身具有高容量(2600mA?h/g),在首次充放電過程中會不可逆形成Li2O和Li4SiO4,這導致SiO首次庫倫效率低,僅為50%-53%。而且SiO基材料制備成電極后,依然存在電導率低和嵌/脫鋰過程中體積變化大(完全嵌滿鋰狀態體積膨脹260%)的問題。


    而深圳斯諾通過自主研發,采用SiO納米化技術、碳包覆技術、歧化技術、石墨復合技術,制備碳包覆SiOx/石墨復合材料,在降低SiO體積效應的同時實現能量密度和循環性能的同步提高。


    有別于傳統制備技術中SiO和石墨簡單混合或復合工藝,深圳斯諾硅碳產品制備的碳包覆SiOx/石墨復合負極材料,材料加工工藝神奇,在技術上處理了SiO在充電過程中的膨脹效應,安全性能得到較大提升,同時循環性能也得到分明改善。


    目前,斯諾的SiO產品克容量達到500mAh/g以上,首次庫倫效率達89%以上,能夠實現800周循環保持率達80%以上。


    與此同時,深圳斯諾還在導電劑、粘結劑、電解液添加劑和預嵌鋰等四個方面進行研發加速推進硅碳負極的產業化。


    截至目前,深圳斯諾共擁有授權專利29項,包括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19項。公司先后通過了IATF16949、ISO9001、ISO14001及OHSAS18001國際體系認證,各類產品通過SGS測試認證,滿足歐盟對產品的ROSH及REACH要求,多款負極材料產品廣泛使用于電動車范疇。


    在加工及供貨能力方面,深圳斯諾自主創新設計的全自動負極加工線產能利用率達70%以上。隨著內蒙古基地的投產,斯諾將具備負極材料年產5萬噸的加工能力。


    去年12月,深圳斯諾被上市公司國民技術(300077.sz)以13.36億元的收購了公司70%的股權。2018年3月,按收購協議斯諾實業股權過戶的工商變更完成,斯諾成為國民技術的控股子公司,從而獲得來自母公司資金和資源方面的支持,國民技術也新增了負極材料業務,從而實現“安全芯片+新能源”的雙輪驅動戰略。


    國民技術2018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負極材料業務實現營收1.73億元,產品毛利率達39.22%,深圳斯諾為公司貢獻凈利2797萬元,成為了公司新的業績凈利增長點,全年凈利有望進一步提升。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