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美太陽能巨頭擬在華建立光伏電池加工廠

    2021-04-27 ryder

    美太陽能巨頭擬在華建立光伏電池加工廠


    全球最大的光伏電池制造商美國FirstSolar公司(Nasdaq:FSLR)計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建立一家薄膜光伏電池加工廠,這將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世界光伏電池制造范疇的領先地位,也將使尚德、英利、賽維LDK等國內企業面臨更加猛烈的市場競爭。


    FirstSolar是首個宣布在華建立光伏電池加工廠的國外光伏企業。在鄂爾多斯建設加工廠,是該公司與當地政府在新能源范疇的大規模合作項目之一,其余的項目還包括將來10年內在鄂爾多斯市合作建設一座裝機容量2000兆瓦(20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這一電站是各國已經公布的光伏電站建設計劃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FirstSolar企業傳播部(歐洲、中東及亞洲)總監BrandonMitchener2月4日向《經濟觀察網》透露,FirstSolar在鄂爾多斯市建設的光伏電站將分四期建設,其中一期30兆瓦示范項目將在今年6月開工。在建設光伏電站的后期,公司將在鄂爾多斯建設一家光伏電池加工廠,為鄂爾多斯和中國其他地區的光伏電站供應薄膜光伏電池。


    BrandonMitchener沒有透露這家光伏電池加工廠的建設時間表和投資規模。他表示,鄂爾多斯一期項目將使用國外加工的光伏電池,但中國市場容量巨大,不能依靠進口的光伏電池建設電站,需要通過建立本土工廠,就近提供低成本的光伏電池。


    FirstSolar成立于1999年,主打產品是以碲化鎘(CdTe)作為半導體材料加工的薄膜光伏電池,2009年產能達到1219兆瓦。依據巴克萊銀行的預測,2009年FirstSolar的光伏電池銷量達到1100兆瓦,市場份額達到18%,位居全球首位。無錫尚德、保定英利、常州天合三家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9%和7%,分列第二、四、五位。


    與尚德、英利等中國企業主推的晶硅電池相比,FirstSolar加工的薄膜電池對半導體材料的使用量大幅減少,加工成本分明降低,但不足之處是光電轉化率相對較低,安裝成本較高,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份額低于晶硅電池。


    2009年第一季度,FirstSolar薄膜電池的加工成本約為0.93美元/瓦,光電轉換率約11.1%,該公司計劃到2014年將加工成本降低至0.56美元/瓦左右,光電轉換率在將來幾年提高到15%-16%。


    目前,FirstSolar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佩里斯堡(perrysburg)、德國的奧得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anderOder)以及馬來西亞的居林(Kulim)設有三個薄膜電池加工廠。2009年,FirstSolar宣布將在法國建立新廠,預計于2011年正式投產。如果鄂爾多斯的薄膜電池加工廠開工建設,將成為其全球第四個加工廠。


    BrandonMitchener表示,公司考慮是不是在某個國家建設加工廠,主要看該國是不是擁有長期、穩定、可繼續的市場。通常而言,FirstSolar電池加工廠的投資回收期約為5年。


    2009年,中國的光伏電池包裝企業超過300家,加工量占到全球50%左右,但絕大部分銷售到歐美國家。隨著中國國內光伏發電市場2009年開始啟動,包括FirstSolar在內的各大光伏企業紛紛大舉開拓中國市場。FirstSolar進入中國的起點是內蒙古鄂爾多斯,該公司2009年11月與鄂爾多斯市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建設總裝機2000兆瓦的全球最大光伏電站。在一期30兆瓦工程建成后,計劃二期、三期、四期分別建設100兆瓦、870兆瓦和1000兆瓦,到2019年全部建成。


    FirstSolar總裁宋博思(BruceSohn)表示,選擇在鄂爾多斯建設大規模光伏電站的原由之一,是這里土地廣闊,陽光充分,有現成的電網可以接入。在電價方面,他希望中國采用類似于德國的上網電價法,在產業發展初期給予光伏發電較高的上網電價,之后逐步降低。不過中國政府則傾向于通過招標的方式確定電價,這使得中標電價往往較低,容易挫傷企業的投資積極性。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