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雖然前景廣闊,但系統容量較小、商業模式單一、價格機制缺失等因素仍在掣肘儲能產業的發展。對于動力電池企業而言,進軍儲能范疇,機遇和挑戰并存,并非所有動力電池企業都能成功分得一杯羹。
今年以來,動力電池企業布局儲能的熱情仍舊不減:7月29日,騰威動力新能源儲能電池加工項目開工,該項目共投資5億元,將加工10億瓦儲能用磷酸鐵鋰離子電池;5月15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儲能和動力電池投資規模已張大至35億元;4月12日,寧德時代新能源中標福建晉江100MWh級儲能電站設備采購項目,中標金額1.4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底,已有近20家動力電池企業公布了儲能電池產能規劃。儲能,正成為電池企業爭相駛入的新藍海。
爭相進入為哪般
“國家、地方的鼓勵和支持,使得動力電池企業對儲能產業的發展洋溢信心。”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使用分會秘書長劉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2017年9月,《關于促使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揮意見》的發布,確立了儲能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提出儲能在將來10年內分兩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即“十三五”期間,實現儲能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即“十四五”期間,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
為處理產業發展關鍵問題,2019年7月,《貫徹落實<關于促使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揮意見>2019-2020年行動計劃》出臺,提出從技術研發和智能制造、推進示范使用、推進動力電池儲能化使用等六個方面促使儲能產業發展,并作出了明確的職責分工。
除了國家層面,一些地方政府、電網公司也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和實行細則,成為儲能產業發展的筆直推動力。比如今年6月,新疆自治區發改委印發了《關于開展發電側光伏儲能聯合運行項目試點的通知》,指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實驗示范具有產業化潛力的儲能技術和裝備,大力推進儲能技術裝備研發示范。
“2018年,我國電網側儲能發展迅速,甘肅、青海、河南、江蘇等多地都在積極布局電網側儲能電站,比如甘肅720MWh網域大規模儲能電站項目、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儲能項目等,都在對儲能發展路徑進行積極探索。儲能的春天或許就快到了。”劉勇表示。
動力電池企業爭相進入儲能市場的原由不止于此。“近年來,動力電池企業產能擴張迅速,庫存壓力相應增大,儲能廣闊的市場需求能夠消納部分庫存量。”劉勇進一步解釋說,“而且,儲能產業不依靠于財政補貼,將來發展潛力巨大,趁早布局能夠搶占市場先機。”
優點能否變勝勢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電化學儲能實現了沖破性發展,累計投運規模達1.073GW,是上一年度的2.8倍,也是首次沖破“GW大關”。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
“儲能要實現大規模發展,經濟性是關鍵。動力電池的快速發展,使得鋰離子電池質量、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價格繼續走低,推動儲能系統的成本也隨之下降。因此,動力電池企業進入儲能范疇,成本是一大優點。”劉勇說。
記者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寧德時代、南都電源、比亞迪、國軒高科、比克電池、力神電池、億緯鋰能等排名領先的電池企業,大多數都已在儲能范疇進行了長遠規劃與布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寧德時代2018年年報顯示,儲能系統銷售收入1.89億元,同比增長達1052%。寧德時代副董事長兼首席戰略官黃世霖表示,早在寧德時代成立之初,就確定了兩個主要的業務方向,一個是動力電池,另外一個就是儲能電池。牽頭組建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斬獲Powin Energy 1.85GWh電芯訂單、“牽手”科士達設立儲能合資公司……2018年以來,寧德時代加大儲能研發力度,增強與上下游公司的合資合作,提速布局儲能市場。
2018年,我國新增投運的電化學儲能項目中,南都電源裝機規模位列第一。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南都電源累計投運及在建的儲能項目容量已超過1000MWh。
比亞迪自2008年開始進軍儲能范疇,至今已有11年的經驗積累。目前,從家庭儲能系統,到中間級別的工商業儲能產品,再到公用級別的集裝箱系統,比亞迪的儲能產品均有傾覆。
“從參與國內最早的儲能示范項目,到滿足海外儲能市場需求,我們在儲能范疇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2018年,我們成立了儲能事業部,將儲能列為重點發展業務,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力神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想要分羹不容易
雖然前景廣闊,但系統容量較小、商業模式單一、價格機制缺失等因素仍在掣肘儲能產業的發展。對于動力電池企業而言,進軍儲能范疇,將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劉勇認為,相較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更側重安全性、循環壽命,而且儲能的使用場景十分廣泛,不同場景對電池的性能要求也不盡相同,需要依據詳盡需求進行分解。因此,進入儲能市場需要跨越一定的門檻,并非所有的動力電池企業都能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儲能項目的規模通常不大,難以和企業投入的資金、加工規模相匹配,目前大多是拿動力電池筆直用在儲能范疇。在研發儲能電池方面,還需要有實力的企業,站在長遠的角度來布局。”
就商業模式而言,目前國內儲能示范項目的盈利能力還需時間驗證,投資回報期依然較長。業內專家表示,將來兩種商業模式將極具潛力:一是儲能系統實現多種功能重疊,包括消峰填谷、動態擴容、需量管理、后備電源等功能,通過提高利用率提升盈利能力;二是“投資+運營+服務”模式,結合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租賃模式等多種方式,將投資回報周期盡量縮短。
“可以肯定的是,企業爭相進入儲能范疇,將會對建立完備的電化學儲能體系萌生積極的促使作用。”劉勇說。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