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感同屬于被動元件,惟有電流通過時,才工作,它的作用是將交流轉換為直流,然后濾除一部分雜訊波,讓平穩的波通過,電感的制作目前緊要是以手工為主,屏蔽電感的組裝要依賴治具,否則會讓公差加大。測試主要是通過LCR數字電橋或其他阻抗分解儀,分為物理探測和環境探測,在上一篇文章中有具體解析。電感的主要參數有:電感量、電流、電阻。電阻通常是容易被忽略的,因為電阻是個耗能元件,它的值對電流沒有哪些大的影響,只是隨著過多的熱量流失,就萌生了大量的無用功。有些客戶會對電阻有要求,大多數情況之下,只要不是相差太多,就沒有大的影響。
和電感一樣,電阻也是被動元件。電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變電能為熱能,也可說它是一個耗能元件,電流經過它就萌生熱能。電阻在電路中通常起分壓分流的作用,對信號來說,交流與直流信號都可以通過電阻。通常來說,使用萬用表可以很容易判斷出電阻的好壞:將萬用表調節在電阻擋的適宜擋位,并將萬用表的兩個表筆放在電阻的兩端,就可以從萬用表上讀出電阻的阻值。應留意的是,探測電阻時手不能接觸到表筆的金屬部分。但在實際手機維修中,很少出現電阻損壞,除少數機型的一些電阻外,也很少去關心電阻的阻值。著重留意的是電阻是不是虛焊,脫焊。
當一個電感被擊穿之后,就成了電阻。
當進行精密電子設計或進行最壞情況的具體分解時,我們需要考慮一些在其它使用中并不緊要的參數。其中之一就是對電阻的容差的考量,事實上,不管你采用的電阻的阻值是大是小,容差都必然存在。但其并沒有為你電路中電阻的最大和最小值進行限定。
容差:定義了加工時電阻的實際阻值與標稱阻值之間差異的范圍。一個標稱值為1000Ω的電阻如果容差為±5%,那么該電阻的取值范圍在950Ω到1050Ω之間。我們希望這一數值是固定的,不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但事實并非如此,工程師非得要考慮設計中的容差,并且要保證所設計的電路在工作時限內正常工作。
溫度系數:該系數描述了電阻的阻值隨溫度的改變而變化的現象,其單位是ppm/K(即10^-6/K);當然將其中的K換成℃作單位也是一樣;通常的溫度系數值有5,10,20,100。比如說有一個1000Ω的電阻,其溫度系數為100ppm/K,當其經歷±60K的溫度變化時(設初始溫度300K,變化范圍240-360K),那么其阻值將有±6Ω的變化。當然,溫度系數越小的電阻,價格也當然更高。
電阻變化與溫度變化的計算
電阻自身發熱:對于高精度的電路來說,有時候還非得考慮電阻的功耗問題。電阻有特定的熱阻,其單位是℃/W。工程師應當了解電阻內的功率損耗;這將導致電阻的溫度上升,并最終影響到電阻的阻值。
在確定你所使用的電阻的最大最小值時,你非得考慮容差,溫度系數電阻自發熱的影響。在進行分解的時候,你可能留意到一些參數是可以忽略的,或者不同精確地考慮,但你非得首先先對其有一定的知道,然后才能確定其重不緊要。
對于一些精密電路而言(如放大器中的增益級),有必要對電阻進行匹配,并確保其阻值在要求的范圍內,并且具有相同的溫度系數。
在某些電路上,確保某些關鍵電阻的定位也是至關緊要的,這樣才能保證電阻的兩端的溫度是相同的。否則還需要考慮塞貝克效應。當使用強制氣流時,有必要保證電阻垂直與氣流,從而不會將一段的熱量傳遞到另一端,從而達到該組件溫度的均衡。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