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寧德時代PK松下-特斯拉暫落下風 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降本壓力山大

    2021-04-27 ryder

    中國儲能網訊:最近,瑞士聯合銀行(UBS)對松下、LG化學、三星SDI和寧德時代的電池進行探測評估,特斯拉超級工廠加工的松下電池成本是0.11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76元/瓦時),遠低于其他三家競爭對手,其中寧德時代的電池成本約0.15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1.03元/瓦時),在四家企業中成本最高。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能量密度和電池包成本方面已經取得沖破性進展,有望在年底前實現0.1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69元/瓦時)的電池成本目標,而這也意味著明年可以加工標配版的Model 3電池包。UBS還預計這四家電池加工商在2025年之前將掌握70%的市場份額,將來兩至三年,電池成本將下降約10%。


    日韓企業成本優點大


    提質降本是全球所有電池企業都面臨的問題,在提升電池性能的同時,還非得不斷降低電池成本。由UBS的研究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寧德時代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加工企業,而且已穩坐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頭把交椅,但是在成本控制上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不少差距。而寧德時代的現狀,也折射出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


    日本的松下就不用說了,韓系的LG化學、三星SDI等自身也都擁有獨家核心技術,已經構建起從電池單元到電池包完整的業務體系。“原材料采購成本、加工過程控制成本都比我們低,加上加工過程自動化程度高,從大批量加工的角度來看,韓系的加工成本實在比我們低。”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動力電池試驗室主任、國家863電動車重大專項動力電池探測中心主任王子冬表示。


    數據顯示,日韓企業的電池價格已經從2010年的0.6-0.8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3.9-5.2元/瓦時)降至2018年年初的0.15-0.2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98-1.3元/瓦時),雖然沒有找到截至目前的數據,但是依據UBS的研究報告推算,到2018年年底應當將普遍低于1元/瓦時。而依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到2020年動力電池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顯然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1元/瓦時成本目標遠遠不夠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中國、美國和歐洲在電池均勻成本上的目標分別為1元/瓦時、0.1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69元/瓦時)和0.1歐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78元/瓦時),橫向比較之下,分明我國1元/瓦時的目標價格偏高,更理想的目標應為0.1美元/瓦時。


    也正如歐陽明高所說,國際上的普遍共識是,惟有當動力電池單體成本下降至0.1美元/瓦時,新能源汽車才能真正大規模推廣使用。而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組組長王秉剛也認為,到2020年,電動車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惟有電池成本做到0.6元/瓦時及以下時,才具備與傳統汽車的競爭力。


    電池降價并非易事


    近年來,我國動力電池成本價格整體呈現下降趨勢。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成本約莫為2.2-2.3元/瓦時,2017年下降至1.6-1.7元/瓦時,降幅近30%。這固然有技術進步因素推動,但也有很大部分原由是產能過剩、市場供大于求所致。受供應鏈價格的不穩定因素等影響,要做到真正的降價也并非易事。


    而隨著國家補貼的逐漸退坡,動力電池企業面臨的降價壓力更加嚴峻。據電池中國網知道,進入2018年以來,整車企業對動力電池企業提出了更大的降價要求,普遍要求成本約為1.2元/瓦時,相比2017年降幅約為25%。這讓許多電池企業頗感為難。


    據悉,動力電池的成本價格下降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與原料價格、性能、安全等問題緊密關聯。其中,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是電池成本下降的主要妨礙。某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原材料降價幅度遠沒有電池降價幅度大。今年材料價格雖有了普遍下降,但也仍舊沒有跟上電池降價的節奏。”


    殘酷的實際是,車企不斷要求電池降價,但是受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企的影響,電池企業的基礎成本又很難降下來,導致利潤被嚴重擠壓。在后補貼時代結構性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要怎么樣有效降低電池成本,成了關乎每個電池企業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成本甚至成了壓垮部分中小電池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降本目標能否實現


    業內人士認為,技術進步是降低動力電池成本的主要途徑。將來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各國研究者都正在積極推進材料的改進或替代,如鈦合金、鋁鎳合金等材料的使用。


    “鈷的成本很高,我們可以考慮鎳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使用,替代鈷或減少鈷的用量,在保障性能的同時降低成本。”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孫世剛向電池中國網表示。許多企業都在研發高鎳811電池,但這對于研發技術來說要求頗高。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電池技術沒有重大沖破之前,大規模標準化的加工也是實現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近年來國內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天津力神、塔菲爾、億緯鋰能等動力電池企業都在積極張大產能,但也有像沃特瑪這樣因為步子邁得太大、運營過程中相關環節銜接不暢而導致跌倒的,看來通過擴產降本也是存在風險的。


    雖然許多電池企業反映降本難度比較大,但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聯合編著的《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則比較樂觀,報告預測我國動力電池成本到2018年年底就能達到1元/瓦時,到2025年電池成本將可以做到0.55元/瓦時。


    電池中國網認為,雖然我國動力電池業目前在成本方面與日韓等企業相比,暫時還存在一定差距,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和壓力,但我國畢竟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市場,且內需強勁,規模效應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而且隨著產業的加速洗牌,中低端企業經過市場滌蕩后,優點資源將進一步聚集,智能制造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我國動力電池業的整體水平正在穩步提升,提質降本問題也將會隨之得到有效處理,從而為加強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提供有益助力。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