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10月11日,中國最大的鋰精煉廠之一、全球電池和電動車制造商(例如:特斯拉和LG Chem)的主要原材料供應商 - 贛鋒鋰業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這是在中國大陸地區以外上市的第一家大型單一業務的鋰業公司。然而在當前鋰材料供過于求的市場狀況下,其上市初期的股價表現并不理想。
贛鋒鋰業的估值為每股16.5港元,處于指揮價格區間的最低水平。贛鋒鋰業在2018年2月提出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時,國際金屬鋰市場的價格達到了每噸碳酸鋰當量(LCE)2.2萬美元的歷史最高價。時至今日,金屬鋰的價格已經下降到了每噸碳酸鋰當量1萬美元。 金屬鋰價格下跌的趨勢很可能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以上數據為本研究報告發布之時的數據)
贛鋒鋰業的IPO表現將影響投資者對美國化工企業FMC和中國鋰業公司天齊鋰業的看法(FMC已于10月11日在紐交所上市BNEF電池原材料 | 利文特公司IPO價格可能是金屬鋰供應不足的先兆)。我們預計,2018年的融資總額將達到10億美元,這將是鋰業公司在公開市場上創紀錄的一年。
贛鋒鋰業目前是全球第三大鋰礦精煉廠,能夠加工3.5萬噸碳酸鋰當量。該公司并不完全擁有任何礦山,只是通過投資控制著全球約莫3%的鋰礦開采資源。本次籌款的收益將被用于張大贛鋒鋰業的礦業股份以及建設全新的鋰出產廠(其產能可達2.5萬噸氫氧化鋰)。
延遲補貼支付的問題正給中國電池制造商帶來巨大的壓力,它們將這些債務轉嫁到了供應鏈之中。像贛鋒鋰業這一類尋求籌集資金以緩解金融壓力并助力資金擴張的供應商非得逐步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因為中國目前的監管條件意味著,在國內市場增發二級債券和發行本地債券仍將面臨重重困難。
韓國電池制造商LG Chem和三星SDI以及中國汽車制造商東風和一汽都是最關鍵的投資方。電池制造商和汽車制造商投資上游供應鏈的舉動很可能有助于其規避材料供響應價格風險。
一組數據
10億美元
2018年全球鋰業公司預計的融資總額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