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投產10萬噸負極材料 剝離所有無關業務

    2021-04-27 ryder

    “我們今年是10萬噸投產,到明年、后年,還會更快速地擴產能,以規模化和性價比,迅速掌握行業定價權。全球鋰電看中國,中國鋰電看杉杉。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告訴記者,“賣奧特萊斯,很多人覺得很遺憾,我覺得就應當賣掉,就應當做新能源。除此之外,別的與新能源無關的資產也在賣。人的精力有限,我們就是要聚焦新能源,做精主業。”


    成立于1989年的杉杉集團,而立之年迎來又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自去年開始,我們已在作重大的戰略調整,將全部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鋰電材料主業,核心目標是以性價比優點、規模優點及技術優點占領市場,主導全球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對上證報記者說,“目前全球鋰電材料產能快速集中到中國,中國產能則快速集中到杉杉。我們致力于在全球成為新能源行業領導者。做不到第一,寧愿退出。”


    日前,杉杉股份子公司杉杉科技1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包頭一體化基地正式投產。據鄭永剛解析,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地,昭示著杉杉爭霸新能源產業的雄心。


    “對于非新能源業務,我們能賣的會全部賣掉,去年分拆了服裝、今年7月剛賣了杉杉商業集團;而對于新能源產業內的非鋰電材料業務,我們還會戰略性進入,如增持澳洲鋰礦公司Altura,但不自己主控,以參股為主。”鄭永剛緊接著說。


    鄭永剛在服裝業務如日中天之時,先人一步切入鋰電材料產業,展現出過人的戰略眼光與定力;如今面對宏觀形勢的變化與產業機遇的出現,鄭永剛又迅速調整戰略,清理所有非核心業務。這或許正是杉杉能聳立不倒、長期發展的核心基因。


    負極材料擴產能


    8月3日,杉杉科技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包頭一體化基地一期項目正式投產。據知道,該基地于2018年4月開工,總投資38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年產6萬噸石墨負極材料和4萬噸碳包覆石墨負極材料,并具備年產5萬噸石墨化出產的能力。


    杉杉科技董事長李鳳鳳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杉杉科技目前在上海、寧波、寧德、包頭等地建立起六大加工基地,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全球領先的研發技術團隊,產品進入全球主要客戶供應鏈。包頭基地的建成投產,將有效填補負極材料產能缺口,實現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產能交付能力、產品品質能力的全面提升。


    回溯歷史,杉杉切入鋰電新能源產業正始于負極材料。1999年,杉杉科技成立。公司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間相炭微球”制備技術產業化,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實現了鋰電池負極材料的國產化。


    李鳳鳳告訴記者:“目前是新能源產業的洗牌期,對我們而言是重大機遇。上半年,杉杉科技收入再創新高,利潤增幅分明,風險資產平穩。下半年,我們在市場、供應鏈、技術、品質、產能等方面制定了規劃,全面擁抱市場化。”


    杉杉股份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負極業務呈現穩健向上的發展勢頭,全年實現銷售量3.39萬噸,同比增加9.6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38億元,同比增長30.7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9億元,同比上升7.88%。截至年報披露日,公司擁有負極材料成品產能8萬噸。


    記者查閱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2018年中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總出貨量為19.2萬噸,同比增長31.2%。受動力電池市場增長拉動,人造石墨出貨量13.3萬噸,同比增長32.74%;天然石墨出貨量4.58萬噸,同比增長19%。其中,杉杉科技負極材料出貨量排名行業第二。


    GGII還提出,將來三年負極材料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低端重復產能將被淘汰,擁有核心技術和優點客戶渠道的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發展,市場聚集度將進一步提升。鄭永剛表示,包頭基地進一步鞏固了杉杉科技在鋰電負極范疇的領導地位。


    以性價比取勝


    “我們今年是10萬噸投產,到明年、后年,還會更快速地擴產能,以規模化和性價比,迅速掌握行業定價權。全球鋰電看中國,中國鋰電看杉杉。這就是我們的目標。”鄭永剛對記者表示。


    查閱杉杉股份2018年年報,其鋰離子電池材料產業綜合產能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截至年報披露日,公司擁有正極材料產能6萬噸,負極材料成品產能8萬噸,電解液產能4萬噸。


    正極方面,子公司杉杉能源在長沙高新區啟動年產10萬噸正極材料項目規劃,其中一期一階段1萬噸項目已于2018年年底陸續投試產,年產5000噸的高鎳03車間也已啟動,預計2019年年內投產。2018年,杉杉能源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6億元,同比增長9.49%,實現凈利潤5.15億元。


    電解液方面,2016年杉杉股份攜手巨化股份,在原東莞杉杉的基礎上,共同建設杉杉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杉杉新材料現有電解液產能60000噸,六氟磷酸鋰產能6000噸,并自主研發和加工多項特殊添加劑。


    同時,杉杉股份與紅杉資本合資的寧波利維能有限公司,主要加工電芯和PACK。2019年5月23日,子公司安徽利維能10GWh動力電池一期項目投產,主要加工軟包和圓柱類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將使用于電動乘用車、電動自行車、電力儲能等范疇。


    今年,杉杉股份還用收購股權的方式,進入產業鏈上游,穩定公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業務上游原材料供應,降低公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業務加工成本與經營風險。


    今年7月22日,杉杉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1.09億元認購澳大利亞鋰礦公司Altura 8.6%股份。此前杉杉股份已經以1.2億元收購了Altura 11.83%股份。杉杉股份稱,該項目鋰礦開發潛力巨大,開采純度高,符合車用動力電池對材料一致性的要求。


    “短期內,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幅度不會太大。但中期看,補貼政策的退出也意味著市場的成熟,以及巨大市場空間與市場化競爭的到來。”鄭永剛認為,“新能源革命已經來臨,鋰電的發展周期至少還有近20年,擁有20倍的成長空間。”


    在競爭中,杉杉以何取勝?“性價比,核心還是有核心技術優點的高性價比。將來擴產能后,我們可能會繼續降價,掌握定價權。”鄭永剛說。


    除鋰電材料外,鄭永剛還看到了鋰離子電池的另一大使用市場——儲能。“儲能技術是新能源產業新的風口,一旦在技術上獲得沖破,這塊市場比新能源汽車還要大。杉杉已經儲備了近20年的時間,很有機會站在行業的制高點,將來也會積極推進在儲能市場的布局。”


    “一加一減”促轉型


    做加法的同時也做減法。7月,杉杉集團以29億元的價格將杉杉商業集團100%股份賣給了唯品會。杉杉商業集團系國內排名前列的奧特萊斯連鎖集團,旗下已經開業運營5個奧特萊斯廣場。


    對于這筆交易,鄭永剛表示:“賣奧特萊斯,很多人覺得很遺憾,我覺得就應當賣掉,就應當做新能源。除此之外,別的與新能源無關的資產也在賣。人的精力有限,我們就是要聚焦新能源,做精主業。”


    查閱杉杉股份2018年年報,公司營業收入88.53億元。其中,核心產品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收入占比近80%。而服裝占比從10年前超過60%降至不到8%。


    2018年6月,杉杉股份將服裝業務板塊拆分到香港上市。“今朝沒多少人穿西裝了。服裝行業已經變了,感情雖然深,但非得退出。”鄭永剛表示。


    對于鋰電產業中的非材料業務,鄭永剛采取的策略是戰略進入,但不控股。


    利維能成立于2009年,是杉杉旗下專注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的電池及PACK系統供應商。目前公司已建立了滁州和寧波兩大加工基地和完備的電池功能及環境試驗室,2020年將具備10GWh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年加工能力。


    2018年,利維能引入紅杉資本戰略投資,目前紅杉已成為利維能控股股東,杉杉則選擇退為參股股東。


    “基于杉杉股份的電池材料技術和規模優點,以及紅杉資本在下游產業的布局,利維能可以較低成本獲得有效資源,同上下游產業鏈形成緊密配合和綁定,提供完整的動力電池產品和處理方案。”杉杉股份董事長莊巍對記者說。


    對于“一加一減”的轉型邏輯,鄭永剛表示,這是一個新舊動能急劇轉換的時期,新時期需要新思維,民營企業要拋棄貪多求大的傳統模式,聚集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才能夠強大持久。“不能再用老思想、老方法、老調子,去做什么‘航空母艦’。非得調整,而且還不能慢。我20年前就開始轉型了,所以才能趕上新能源的風口。”


    原標題:投產10萬噸負極材料 剝離所有無關業務 杉杉全“鋰”以赴爭霸新能源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