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大眾汽車集團負責零部件和采購的董事會成員斯特凡•索默(Stefan Sommer)表示,該公司將與供應商成立合資企業,為動力電池加工提供資金,以說服心存疑慮的電池供應商支持其大規模加工電動車的規劃。
據路透社報道,大眾汽車集團負責零部件和采購的董事會成員斯特凡•索默(Stefan Sommer)表示,該公司將與供應商成立合資企業,為電池加工提供資金,以說服心存疑慮的電池供應商支持其大規模加工電動車的規劃。
大眾將采購價值500億歐元(約合565.7億美元)的電池,并已確定瑞典的Northvolt、韓國的SKI、LG化學和三星SDI以及中國寧德時代作為戰略合作伙伴。
“并非所有供應商都相信,電動車將大規模出現。你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說服他們投資汽車業。”索默說道。
大眾汽車表示,到2025年,該公司在歐洲和亞洲的電池產能均需要150 Gwh。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翻一番。
“這些加工商需要優先考慮是加工一款新的智能手機,還是建造一座新的電池工廠。因此,就連電池加工商也在問:產量會迅速增長嗎?”
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正在重組全球16家工廠,加工電動車,并計劃在2023年年中之前,開始加工斯柯達、奧迪、大眾和西亞特等品牌的33種不同的電動車。
由于電動車行駛里程有限、電池充電時間長,以及缺乏充電基礎設施,消費者在大量使用電動車方面一直行動遲鈍。這也讓潛一些在的供應商存在質疑。
“如果大眾減少采購一般零部件,那么供應商有機會向其他汽車制造商銷售。但就電動車而言,我們都了解:如果它對大眾不起作用,那么它也不會對其它公司有吸引力。”
這就是大眾為供應商提供資金的原由,通過建立合資工廠共同承擔風險。而建立合資企業的優點在于,隨著新工廠的建成,大眾能夠及早知道到制造進展。
“趨勢是合資經營。供應商還在問自己,這個市場會不會起飛?與此同時,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
“我們已經積累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并與供應商分享,這有助于建立新的工廠。我們沒有能力加工出那么多汽車需要的電池,供應商也沒有提供給我們需要的數量。”
對于中國市場,大眾認為有可能使用鋰鐵電池。這些電池的能量密度比鎳猛鈷(NMC)電池要低。中國消費者傾向于呆在大城市里,不開長途汽車。“在中國,長途運營的必要性不那么緊要”。
索默表示,固態電池將取代鎳猛鈷電池,并在2020年下半年實現大規模加工。“固態電池可以在現有的電池工廠加工。它可以使用同樣的加工商和加工固態電池的工廠。”
索默表示,大眾汽車甚至可能在中國建立自己的電池制造廠,但他補充稱,目前大眾汽車正與其當地合作伙伴一汽、上海上汽以及江淮合作尋找適宜的電池供應商。
原標題:大眾將深化與電池供應商合作 可能在中國合資建廠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