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補貼“退坡”創新“上坡” 新能源汽車將來前景要怎么樣?

    2021-04-27 ryder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領跑全球,買新能源汽車的人是越來越多,市場潛力巨大。消費者關心的是要怎么樣讓新能源汽車更好開,用車體驗更好;政府沉思的是,要怎么樣能讓這個行業高質量、健康地成長;企業想的應當是要怎么樣提高技術水平、控制成本,加工出更好的車。為了促使行業發展,前幾年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給予一定補貼。今年6月25號,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正式實行,補貼力度大幅下降,而到2020年底,對于純電乘用車的購車補貼將取消。那么,補貼為什么要下降?這對消費者、對企業又意味著什么呢?


    此次補貼調整,對于消費者會有哪些樣的影響呢?記者在北京和廣州的4S店進行了隨機采訪。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部分高端電動車的潛在消費者,中端及入門級別電動車的大多數消費者,對電動車補貼減少可能帶來的價格變化還是非常在意的。2019年的純電乘用車補貼新政,已于今年6月25號正式實行,以續航里程80公里至150公里的純電乘用車為例,2013年可以拿到3.5萬元的國家補貼和至少1.75萬元的地方補貼,共計5.25萬元的購車補貼。續航里程超出250公里的純電乘用車,可以拿到6萬元國家補貼,和至少3萬元的地方補貼,共計9萬元的購車補貼。今年的這次補貼調整,是2013年以來調整幅度最大的一次,今朝正在實行的2019年新政策中,純電乘用車續航里程低于250公里的沒有任何補貼,惟有續航250公里至400公里之間才可以拿到1.8萬元的國家補貼,續航大于400公里以上的國家補貼2.5萬元,而且所有純電乘用車取消了地方補貼,那么今年這次補貼的調整對車價究竟會帶來什么影響呢?記者也聯系了一些車輛的經銷商。


    記者通過調查也知道到,絕大部分品牌的電動車價格在補貼調整前后并沒有發生變化。此次補貼調整幅度雖然大,很多廠家也有所準備,據解析此次補貼調整中高端的電動車的補貼,比調整前均勻直降5萬元左右,而銷售的價格保持不變,加工廠商要怎么樣平衡這減少的補貼呢?


    據解析今朝電動車每儲存1度電的成本只需1000元左右,一輛續航里程400公里的電動車需要安裝能儲存60度電的動力電池電池的成本是6萬元。這比三年前降低了12萬元。


    實際上一輛電動車的電池部分成本要占到整車成本的六成左右,電動車電池成本如此大幅度的下降,也就平衡了補貼調整的一部分影響,電池技術的發展和成本的下降,說起來還是部分得益于這些年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芳說:“這種產業規劃導向和補貼政策等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支持,必然會吸引民間資本大量涌入,也會吸引高端人才去投入到這個產業當中。在初期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促使這市場規模方面,在提升產品技術水平方面,包括在降低產品的制造成本方面,都起到了非常積極正面的作用。”


    從2009年開始,我國先后出臺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共60余項。早期制定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是普惠性政策,意在培育新能源汽車市場,培養新能源汽車用戶。


    電動車發展初期,這些政策力度大范圍廣,為市場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我國已經連續四年居世界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位,規模保有量占全球50%。用戶吸引來了,不過也有些依靠補貼,圍繞補貼政策來打造產品,不注重技術研發的企業出現。


    于小姐在2016年購得這輛續航里程150公里的電動車,這輛車當時廠家指揮價15.88萬元,國補地補共補貼了6.75萬,加上廠家給的優惠,到手價是6萬多元。


    于小姐這幾天出行有些煩惱,北京天氣越來越熱,她電動車的空調卻不太給力,噪音很大風量卻很小。車內的溫度也總降不下來。她決定趁著還在保修期內,利用周末休息去維修,但選擇修理門店的時候犯了難。由于這個品牌的電動車在北京已經停止銷售,目前全市能維修這款車的只剩下順義和豐臺兩家店,而這款車的實際續航里程惟有一百公里多點。于小姐家在大興舊宮,往返順義要130公里左右,超過了續航極限。于是她唯一的選擇就是豐臺這家店。


    于小姐給這家店打電話,問可不可以修車,對方說可以,但很多配件都沒有,可不可以修好不確定。


    于小姐抱著試試看的心里來到這家維修網點,記者進入維修車間詢問維修師傅車的情況。


    維修人員說油箱需要換配件。


    回到接待大廳,維修接待人員告知于小姐車輛的情況。


    維修接待人員說:“我們是每半個月下一次定單,等廠家發貨,今朝不了解還有沒有貨,廠家有幾個月沒有發貨了,需要協調。”


    像于小姐這樣早期購買入門級電動車的用戶,在用車時不免有些尷尬,比如續航里程不夠長、車的小毛病多、維修保養不方便。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消費習慣的養成,用戶對用車的體驗越來越重視,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自2009年至今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不斷調整完善,政策越來越成熟,往日一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圍繞補貼政策進行產品布局,續航里程少,產品品質差,依賴低價格搶占市場,放松了產品品質和技術研發,雖說掙到一些快錢,但是在新技術層出不窮,產品迭代縮短的現狀下,想持續生存下去是非常困難的。而對于一些通過研發技術來發展的車企來說,面臨的是挑戰也是機遇。


    某新能源車企總經理古惠南說:“依靠補貼肯定生存不了,所以兩年前,我們公司未來推出的產品,可不可以夠在補貼退坡之后活下來,這個活下來的降本主要依靠于通過技術創新降本。”


    加工線上,自動化設備運轉繁忙。據解析,少人化的設計,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


    記者知道到有部分前期具有較強技術儲備,產品規劃較為超前的公司已經明確聲明態度,不會漲價,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技術水平來消化補貼“退坡”增加的成本,來避免補貼政策的變化給消費者帶來困擾。


    中國電動車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也吸引了各大國際車企在國內建廠。在2020年補貼取消后,中國車企將與各大國際車企同臺競爭。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國的電動車零配件產業鏈是完善的,可以支撐高端電動車制造,電動車產業發展日趨成熟,靠著補貼吃飯而不注重技術研發和品質的車企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將來的電動車市場群雄逐鹿、優勝略汰的市場格局已經顯現。


    雖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在逐步退出,政府也在通過各種政策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使用。


    工信部裝備司汽車處處長馬春生說:“使用環境會逐漸優化,充電基礎設施會更加完善,今年的補貼政策明確要求地方財政不能再給予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轉向充電基礎設施和運營方面的補貼。同時相關的牌照、路權、停車這樣一些優惠政策會越來越多。”


    今朝看,取消補貼對于新能源汽車價格的影響并不大。得益于補貼等政策的引導和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培育起了全球最大的市場。而適時對政策進行調整,直至取消補貼也是大勢所趨。車企終將要完全獨立地應對市場變化,這個過程沒有捷徑可走。當補貼“退坡”時,創新更要“上坡”。更注重研發,更注重創新,加工出更好的產品,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新能源車企在產業發展的高速路上,才能行穩致遠。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