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造車有門檻 房企密集追逐新能源車風口成功率幾何

    2021-04-27 ryder

    資料圖片 版權屬原作者


    房地產這門生意已經走到“增量”與“存量”的十字路口,在市場存量化特征日益顯著的當下,房企一直在尋找生意增量的出路。


    7月6日,華泰汽車宣布與富力集團(02777.HK)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新能源整車制造、智能網聯及無人駕駛方面展開合作,將來還將加快布局東南亞等海外汽車市場。


    對于新能源汽車范疇的布局,富力不算先來者。目前聲勢最大的是恒大(03333.HK),此外還有大手筆的寶能,以及碧桂園(02007.HK)、華夏幸福(600340.SH)、萬達等頭部房企。


    房企跨界不是第一次,在尋找增量沖破這條路上,房企沿著地產行業上下游摸索,孵化出了長租公寓、養老產業、物流等相關細分范疇,但在市場下行周期,更多的房企選擇放棄這些周邊業務。但新能源汽車范疇是個例外,即便如富力一般資金略顯緊張的房企,也愿意大手筆投入。


    房企注資新能源


    依據華泰汽車公告,富力集團與華泰汽車將攜手整合優點資源,發展電動化、智能網聯及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將輕量化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使用于整車開發制造全流程。雙方將在產業、創新技術、壯大品牌三方面完成戰略布局;同時,雙方將加快布局東南亞等海外汽車市場,推進汽車組裝和銷售業務。截至目前,雙方均未公布富力集團的詳盡持股比例以及后續雙方詳盡的合作細節。


    在這一范疇步子邁得最大的是恒大。2018年2月,恒大首家汽車公司睿馳智能汽車(廣州)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同年6月,恒大健康與Faraday Future(簡稱FF)結盟造車,此后陷入復雜糾葛,直到2018年底重組協議達成,恒大與FF分道揚鑣。


    進入2019年,恒大造車開始提速。從1月開始,先后花費9.3億美元收購NEVS51%的股權,繼承薩博整車研發和制造技術;與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公司科尼賽克簽訂合作協議,組建研發和加工制造世界最頂級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公司,恒大NEVS持股65%,以獲得科尼賽克的技術專利和品牌;隨后以10.6億元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持股58%成第一大股東,補充電池業務;3月,持續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獲得荷蘭e-Traction輪轂電動機技術。


    在一系列精密布局下,恒大幾乎占領了新能源汽車的各細分范疇,同時持股廣匯集團,打通后期銷售渠道,隨后購入廣州南沙工業用地,為后續搭建廠房做鋪墊。目前恒大幾乎傾覆了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布局,其口號是“力爭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除恒大外,聲勢最大的是姚振華旗下寶能集團。截至2017年12月,寶能以66.3億元收購觀致51%的股份,宣布寶能正式擁有造車品牌和能力。此前,寶能已經在杭州、昆明、廣州、西安建有四大加工基地,規劃投資總額1240億元,范疇橫跨新能源、整車和零部件范疇。寶能汽車最近一次亮相是在2019年2月,當月貴陽市2019年第1次工業項目聚集開工投產儀式在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舉行,據悉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64億元,成為貴州省最大的汽車整車廠。


    更有實力的碧桂園也同樣斥資6.4億元在總部所在的順德新城創智城片區買下總面積11.8萬平方米的土地,計劃在區內成立動力電池、新材料、整車、馬達控制器、動力總成等5大研究院,打造新能源汽車小鎮。然而碧桂園本身并沒有造車的打算,其方向是打造汽車類產業小鎮;更早前,尚未受困于資金壓力的華夏幸福也曾出資3.3億元收購合眾新能源近53.4%的股份,意圖進軍新能源范疇,后因資金鏈問題退出。


    藍海還是另有所圖?


    房企在尋求增量的路上從未停止,尤其是那些被政策眷顧的行業。當“租購并舉”在兩會中被重點提出之后,很少有房企不參與布局長租公寓;當老齡化被提上日程之后,各種模式的養老產業在房企內部被孵化出來。一切有風口的地方,就有房企的身影。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印發《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行方案(2019年-2020年)》,提出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施限行、限購,已實施的應該取消,鼓勵地方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


    這是政策鼓勵的冰山一角。從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開始起步,一直到2018年,新能源汽車呈現井噴式爆發。據媒體報道,截至2018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沖破564萬輛,中國占比52.8%,連續四年居世界首位。同時,2018年國家補貼政策再度給予利好,鼓勵制造高能量密度、低百公里電耗、長續航里程的車型,明確有意要培養新能源汽車行業巨頭。


    事實上,在汽車行業,新能源技術全面取代傳統內燃機技術已經成為確定的事。與傳統技術相比,新能源汽車能量轉換效率更高,對環境的污染更小,因此不論中國還是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相繼推出了“內燃機汽車停產時間表”。


    在資金集中和政策鼓勵之下,投資者紛紛掉頭圍攻新能源汽車范疇。一向對政策最為敏感的房企從2017年起,紛紛開始行動起來,經過兩年多的構建,房企在造車范疇初見雛形。


    但效果要怎么樣?以寶能和觀致為例,在寶能入股之后,觀致在2018年的銷量有了分明提升,當年觀致批發銷量同比大增412%,但是銷量的提升卻沒能帶來業績的增長,反而讓虧損愈演愈烈。


    依據雙方協議,寶能的關聯公司將在2017年從觀致采購1.5萬臺汽車用于共享出行服務;2018年計劃采購9.5臺汽車,2019年-2020年,寶能每年將從觀致采購10萬輛汽車。雖然有寶能的助陣,但是觀致的銷售成本卻同比增加了305%,導致虧損達到22億以上,作為第一大股東,寶能業績同期受到影響。


    即便如此,房企也愿意在前期燒錢搭建出一套完整的汽車加工平臺。中原地產分解師盧文曦表示,在房企紛紛轉型之際,如果能投身汽車范疇,無疑為新的增長搭建了一個優質平臺,可以在主業之外尋求新的增長點。


    然而從另一個方面看,由于政策鼓勵引導,各地方政府對加工新能源汽車的土地給予一定的寬松拿地條件,讓新能源廠商能夠順利拿地造車。在這一利好引導下,房企紛紛入局以求圈地;從另一個角度講,也能讓房企走向產業園的發展道路,在房地產的細分范疇再下一城。事實上,雖然新能源汽車前景較好,但是目前依然靠國家補貼運營,這勢必會導致房企投入大量資金,對企業的資金鏈是一大考驗,尤其在目前整體市場尚不穩定的情況下,做出投身新能源的決定,其背后非得要有一定的財力支撐。


    目前來看,這些花大價錢投入造車范疇的房企還未有成功案例。某汽車范疇研究員表示,造車有一定門檻,尤其是新能源范疇,雖不比人工智能有更高的技術要求,但同樣對于技術、研發、制造等環節有一定專業性要求。對于門外漢房企來說,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很難判斷其成功率,盡快拿出適銷的產品才是目前最緊要的功課。無論要怎么樣,這是一條“道阻且長”之路。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