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12家手握“雙資質”企業造車進展:有人年銷十幾萬 有人瀕臨破產

    2021-04-27 ryder

    新能源造車企業多如牛毛,但是能夠拿到“雙資質”沒有幾個。


    按照2015年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要求,新建車企想要加工銷售純電動乘用車產品非得要取得兩個資質,一是國家發改委有關汽車投資企業加工項目的備案(現已授權地方發改委核準),另一個則是工信部主管的汽車加工企業準入資質。


    自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張由國家發改委頒發的新能源汽車加工資質,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眾獲得最后一張,發改委在發放了15張新能源牌照后,便封閉了資質審批大門。


    且截至今年6月,上述企業中,惟有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知豆、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合眾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金康新能源、國能新能源、速達電動、國金汽車12家企業獲得了工信部準入。


    在加工資質一紙難求的情況下,這些手握“雙資質”的企業在造車路上的進展差異頗大,有的年銷十幾萬輛,有的新車還沒量產便走到破產邊緣。


    傳統新能源企業:項目進展靠前


    總體來看,在取得“雙資質”的企業中,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項目進展較為順利,不管是資質取得的時間還是產品上市銷售的時間都較為靠前,且在銷量上也遙遙領先。


    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鈴新能源三家企業早在2016年就獲得了發改委的項目核準, 2018年,三者的年銷量分別為15.8萬輛、9萬輛和5萬輛。業內認為,傳統車企新能源項目進展較順的主要原由是其背靠母公司較強的資金儲備及研發技術,這使項目進展得到保障。


    今年年初,北汽新能源定下了22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不過受補貼退坡及車型結構調整影響,前7個月北汽新能源僅完成其銷量目標的35.3%;奇瑞新能源今年的銷量預期是保底目標10萬輛,同時挑戰15萬輛,然而其上半年累計銷量僅有2.7萬輛;江淮新能源今年的銷量表現較好,上半年已累計實現3.9萬輛,幾近達成全年銷量目標的一半。


    知豆汽車則從反面印證了傳統車企資源對新能源項目推進的緊要性。2016年前,知豆汽車在吉利控股的情況下走過了它的黃金年代,但在吉利汽車減持知豆股份后,隨著競爭加劇后者出現產品斷檔、銷量急速下滑。


    2018年知豆汽車累計銷量為1.53萬輛,同比下滑63.9%,遠未達年初定下的8萬輛銷量目標;今年前6個月,知豆汽車的累計銷量僅有2005輛,且全部來自知豆D2這一款車型,D1、D3已無蹤跡。


    新勢力車企:進度不一


    盡管加工資質一紙難求,但也不乏部分新造車企業率先獲取,不過這些企業當中,有些已有產品上市銷售,有些甚至到了倒閉的邊緣。


    進度較為領先的有云度新能源、前途汽車、合眾汽車,這三家新勢力車企目前已有量產車型在市銷售,不過與上述傳統型的新能源車企相比,三者產品銷量表現并不樂觀。數據顯示,云度新能源2018年銷售7000輛,合眾汽車銷售1100輛,前途汽車高端跑車K50銷量僅為59輛。


    國能 93


    今年1月獲得工信部核準的河南速達趁熱打鐵,在6月27日宣布首款車型SA01投放市場。而被恒大收購的國能新能源,也在6月底公布其首款車型國能93量產下線,其實,早在被恒大收購之前,國能汽車就已經宣布過國能 93車型下線的消息,且去年10月末國能 93正式開啟預售,綜合補貼后預售價為16.98萬元。不過,目前速達SA01和國能 93均無銷量數據公布。


    作為小康股份的全資子公司,金康新能源早已宣布其首款產品SF5將在今年三季度上市,且該車型已進入2019年第6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據悉,SF5定位為電動轎跑SUV,已于今年上海車展期間開啟預訂,預訂價格為27.8萬-45.8萬元。


    與上述企業在產品推進上的進度不一相比,長江汽車則陷入了欠薪、停產的風波。不久前,長江汽車被爆從今年2月起出現大面積欠薪現象,辦公室員工和車間制造工人都出現不同情況的欠薪,而后企業高層出面表態,表示正在盡力處理欠薪問題,確保存活下來。


    長江汽車陷入如今的窘境,除了與其母公司五龍電動車的現金流斷裂有關外,更緊要的是其一直未能將自己的產品真正推向市場,更缺乏令人吸引的設計和硬實力,早在2017年11月就獲得“雙資質”的長江汽車可以說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將來隨著合資車企發力、補貼退坡,長江汽車想要翻身只怕是難上加難。


    獲得“雙資質”并非高枕無憂


    上述12家“雙資質”企業只是國內眾多新能源車企造車進程的縮影,有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有超過200家企業在排隊等待新能源汽車加工資質的審批,但發改委已在2017年5月暫停了新能源汽車項目核準。


    今年1月10日實行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將汽車投資項目核準事項全面取消,改為地方備案管理,即新建純電動乘用車整車類投資項目監管層級,從國家發改委核準變更為省級發改委備案。但這一調整并未使新能源汽車項目投資變得更容易,反而因為加大了地方政府的監管責任,且加入了產能利用率等限制條件,變得更加謹慎。今年以來,僅有江蘇如皋的康迪、江蘇鹽城的國新、河南許昌的森源收到了省發改委發布的項目核準。


    對于新能源造車企業而言,加工資質的緊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獲得了資質也并非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


    2017年1月17日,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加工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明確指出:“對于停止加工新能源汽車產品12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加工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予以特別公示。經特別公示的新能源汽車加工企業在恢復加工之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應該對其保持《準入審查要求》的情況進行核查。”


    目前,工信部作為主管部門已經發布3批特別公示企業名單了,可以看出,這些已經獲得資質的造車企業們,如果不加快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加工,從政策上就將被淘汰出局。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