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年終“習慣性”難產

    2021-04-27 ryder

    自2010年9月8日,新能源被確定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包括中央及地方在內的支持政策層出不窮,但以純電動車為主攻方向的支持政策在2011年卻遇到了挑戰,傳統燃油的節能技術仿佛正逐漸受到了政策面的酷愛,關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至2020年)》(下稱“規劃”)的內容界定也要重新審視,以至于該《規劃》可能年底難產,這無疑證明中國新能源汽車路線圖仍處變數之中,要走的路并不平坦。


    糾結的實際


    對于純電動車的政策支持,國家可謂無微不至。2010年6月,國家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純電動車每輛最高補6萬元,而深圳更是以地方之力追加到最高12萬補貼。


    但在這種高補貼的鼓勵下,仍是沒有撬動純電動車的私人市場。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場只售出10輛純電動車,杭州僅25輛,深圳也僅拿比亞迪E6作為出租車使用。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政策熱氣騰騰,市場冷冷清清”。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由很多,但“新能源汽車目前只是概念炒作,制約因素太多,實際使用上并不成熟。”這樣的說法得到業內諸多認可。


    其中技術的瓶頸是主要制約因素,而又以電池最甚。據知道,目前世界上電動車采用的電池,始終無法處理比能量低、續駛里程短兩大缺陷。這兩個問題的存在無法使消費者從使用的角度購買電動車,電動車也就只能停留在概念車的階段。


    另外一個原由在于電動車的發展涉及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和財政部等多個部委,但各部門對電動車發展的技術路線及財政補貼分配等都尚未達成統一。據悉,工信部與科技部是在技術路線上存在分歧,財政部是在補貼額上有著自己的想法。


    雖然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一度強調,《規劃》幾度延期出臺的原由并不是政府相關部門意見不統一,但制定新能源汽車規劃不能脫離市場,要反復地征求汽車行業所有企業的意見,綜合匯總后才能形成國家規劃。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