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動力電池助跑 新能源汽車普及步伐加快

    2021-04-26 ryder

    按照計劃,日本2020年將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提高到50%,2030年提高到70%;美國2020年保有量將達100萬輛,而中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也將達到20%甚至更高……種種跡象聲明,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方向已經明確,并且普及的步伐正在加快。


    而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需要全產業鏈發力,尤其是作為其“心臟”的動力電池范疇的不斷沖破。


    可以看到,近年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動力電池已然成為投資熱度極高的一個范疇。據第三方數據平臺的不完全統計,在過去一年半時間內,單是投資項目就有66個,即使除掉沒有公布投資額的7家,投資總額也已超過1433億元。


    不僅如此,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數量也從2014年底的50家左右快速增加到2016年的150家。這些電池企業近兩年或投資建廠,或與整車廠謀合作,又或是廣鋪各類技術路線等,紛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爆發之前搶占先機,欲在此范疇大干一番。事實上,在這些企業的推動之下,動力電池范疇近兩年實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透露:2016年底,我國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220瓦時/公斤,價格低到1.5元/瓦時,與2002年相比,能量密度提高1.7倍,價格下降60%,已經建成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中原四大電池產業的集聚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加工國,不少電池企業裝備國產化水平超過70%,有的達到90%以上。


    如此看來,動力電池范疇的確取得了可喜的進步,然而如果考慮到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僅靠目前的水平顯然還是不夠的。從瞿國春副司長的講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就動力電池而言,除了非得作為基礎納入考慮的安全性能之外,還有另外兩大評判標準,一是成本,二是能量密度。可以說,如果沒有解決好這兩大問題,新能源汽車便難能普及。


    首先來看成本,或者更應當稱之為性價比。


    去年底,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新能源汽車補貼將逐年退坡20%,直至2020年徹底停補。而由于動力電池占新能源整車制造成本約莫30%~40%,要使新能源汽車更具價格優點,形成足夠的市場競爭力,非得降低動力電池成本,提高性價比。


    正如瞿國春所說,動力電池價格正在逐年下降,但是,要達到怎么樣的水平才能夠足以與傳統燃油車競爭呢?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按照內燃機動力系統與新的電池動力系統等價的方式來計算,電池成本大概需要達到100美元/千瓦時的水平才具有競爭力,無需政府財政補貼,實現完全市場化。


    星恒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笑近日在采訪中亦表示,無論是動力電池企業還是車企,都一定要提前考慮在沒有補貼后要怎么樣在市場中立足,而提升綜合性價比則是繞不開的一個課題。按照該公司規劃,以其現有的技術水平,經過平穩的發展,已經能夠保證在2020年將動力電池組價格降到1元/Wh。接下來,其將持續加大技術研發以及加工及制造體系的優化,目標在2020年將相應成本降低到0.8元/Wh,甚至是0.6元/Wh。


    動力電池助跑新能源汽車普及步伐加快


    值得留意的一點是,盡管在降低成本方面,業界大多將重點放在原材料的選擇上,而不可否認,要提升電池的綜合性價比其實還有賴于供應鏈建設、加工模式優化、工藝路線選擇、設備選型以及廠房布置和場地利用等各個方面,需要電池企業對整個加工制造過程進行綜合考量。而從這一層面來看,動力電池企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再來說說比能量。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稱之為續航里程。


    如果說新能源汽車目前仍舊存在著的制約其發展的瓶頸,續航里程一定是其一。


    目前來看,對于續航里程,大多車企表示將在2020年左右取得沖破。特斯拉汽車CEO埃隆·馬斯克也曾公開表示,汽車行駛里程每年能夠提高約5%到10%,這意味著,理論上特斯拉2020年最大續航里程將達到750英里(1207公里)。


    當然,如果到2020年,整個行業的水平能夠與特斯拉的這一預期持平,的確對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極為有利,但是顯然,業界對此依然存疑,也顯然不贊同將所有雞蛋放在這一個籃子里。換句話說,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動力電池續航里程的提升很緊要,卻也并非唯一發力點,它還與政策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因素有關。


    以充電樁為例,《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要優先建設公交、出租及環衛與物流等公共服務范疇充電基礎設施,到2020年,新增超過430萬個用戶專用充電樁,50萬個分散式公共充電樁。而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國內公共充電樁建成數量為14.1萬個,從目前完成的情況來看,距離目標還有很大距離。


    毫無疑問,當充電樁網絡得到進一步優化及其數量不斷增加,用戶的續航里程焦慮是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的。對此,馮笑更是拋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假設將來充電設施上升為目前加油站數量的幾百倍甚至幾千倍,電動車續航里程或許只要200公里就足夠了。”不得不說,這不無可能。


    而回到動力電池企業層面,當性價比、續航里程,亦或是充電基礎設施的要求日趨嚴格,想必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據記者知道,在過去兩年新增的100多家企業中,魚龍混雜。這其中,不排除有純粹借政策及資本之風,卻沒有足夠的經驗積累和扎實的根基的企業。而當政策監管趨嚴、市場回歸理性之時,他們將不得不退出這一市場,真正留下的還是那些穩扎基本功的企業。


    如果說基本功的扎實與否決定著企業能否留在動力電池范疇,那么戰略布局則決定著其能夠走多遠。


    馮笑表示,通常情況下,企業的布局可以簡單總結為:吃著碗里的,做著鍋里的,看著田里的。而何為碗里、鍋里與田里企業應首先想好想透。就星恒而言,所謂“碗里的”指的是物流車范疇,對于這一市場要“吃透”。而“鍋里的”指的則是乘用車范疇,就在今年5月,星恒電源超級錳酸鋰乘用車批量上市,正式在新的市場接受檢驗。至于“田里的”,其實就是將來的需求及市場趨勢,對此企業要做到提前洞悉。


    總而言之,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需要各方的協同推進,尤其是動力電池企業,更需變各自為戰為合力共贏,共同將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塊“大蛋糕”做的更大。也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夠分得更多羹。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