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結合硅鈣鈦礦技術 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躍升至 27.2%

    2021-04-26 ryder

    太陽能技術日新月異,光電轉換效率紀錄每隔幾周又會再翻新,象是最近英國太陽能公司OxfordPV便透過鈣鈦礦-硅晶太陽能技術,將效率提高至27.2%。


    硅晶太陽能為當前產業首選技術,便宜、高效又穩定的優點讓太陽光電成為最受歡迎的再生能源,但以目前已大規模商業化的技術而言,其轉換效率預期很難超過25%,因此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另一個太陽能明日之星。


    鈣鈦礦則是太陽能范疇后起之秀,光電轉換效率在9年內增加到可與硅晶太陽能媲美的22%,近年來科學家更為了尋求沖破與新材料,紛紛將鈣鈦礦與硅晶太陽能相結合,讓原本處于市場競爭關系的太陽能電池材料握手言和,打造新型太陽能電池。


    英國OxfordPV便以此技術成功研發出1cm2大小的高效率鈣鈦礦-硅晶太陽能電池,該效率除了獲得德國Fraunhofer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認證,也沖破單一接面式(SingleJunction)硅晶太陽能電池26.7%的紀錄。


    該公司并不期待能將單一太陽能材料效率最大化,反而利用鈣鈦礦與硅晶電池各自優缺點與不同能隙特性,試圖將鈣鈦礦-硅晶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躍升至30%以上。


    理論上,由于鈣鈦礦與硅晶材料能隙寬度不一,兩者光吸收范圍并不會疊加,因此可各司其職:鈣鈦礦負責吸收綠光、藍光并轉換為電能,硅則用于吸收紅光與近紅外光,但實際往往沒那么簡單,能隙疊加效應(bandgapoverlapeffect)仍將底層硅晶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砍半,大大影響整體太陽能效率。


    為研發出高效率鈣鈦礦-硅晶太陽能電池,該公司結合轉換效率達17%與22%的鈣鈦礦與硅晶太陽能電池,但由于能隙疊加效應,最終轉換效率比預期少11%左右。


    不過與一般硅晶與鈣鈦礦電池相比,轉換效率27.2%已算是產業大沖破。OxfordPV目前也正努力在德國加工156mmx156mm商業尺寸鈣鈦礦-硅晶太陽能電池,并試圖出售其概念。


    OxfordPV執行長FrankAverdung指出,公司目前最大挑戰不是在提升轉換效率,而是要穩定其性能。由甲基氨基碘化鉛(MAPbI3)制成的鈣鈦礦遇到濕度會有衰退問題。該公司盼能逐一沖破,并希望可在2019年投入探測,并于2020年推生產品。


    OxfordPV并非世界第一個研發鈣鈦礦-硅晶太陽能電池團隊,2018年2月美國布朗大學與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UNL)已如火如荼研發該技術,還想研發出不含鉛的鈣鈦礦電池;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與瑞士電子和微技術中心(CSEM)組成的團隊也在本月中旬將該類型電池轉換效率提高到25.2%,或許業界與研究院將來達30%效率指日可待。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