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如果沒有目前的電池保護政策,寧德時代還能如此搶手嗎?
這兩天接連看到寧德時代和車企簽約的消息,于是我把這家電池企業幾年來的新聞翻了個遍,就是想數一數它究竟有多少整車企業的合作伙伴。
據我的粗略統計,不算汽車集團下面的合資公司,目前國內外和寧德時代牽手的整車企業已經27家了。而從電池出貨量上統計,2017年寧德時代已經超過了松下和比亞迪,排名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它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2.3%。
成立才7年的寧德時代一下子成了車企都想牽手的對象,究竟是為什么?它這種爆紅的狀態又能繼續多久呢?
出道遇貴人最緊要
簡單回顧下寧德時代的崛起之路,1999年寧德人曾毓群在香港創立了ATL(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進入消費電池行業。2004年他們成為了蘋果公司的供應商,算是第一次轉機。
2011年ATL的動力電池業務單獨剝離出來,寧德時代(CATL)成立了。由于有之前蘋果的背書,2012年寧德時代拿到了華晨寶馬的訂單,開始為之諾1E制造電池。
與華晨寶馬的合作幫助寧德時代進入了跨國車企的電池供應鏈,也讓他們實現了從純電動車電池的研發設計到開發認證和探測的全流程。
蘋果和寶馬的兩次合作讓寧德時代有了知名度,當然最緊要的還是從2009年開始,國家開始對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電動車開始成為國家主推的發展方向。
不斷張大的朋友圈
目前,國內的汽車企業中有不少都是寧德時代的客戶,包括宇通客車、上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北汽、吉利、廣汽、奇瑞、福汽、海格、金龍、重汽等。
新造車企業也有很多選擇寧德時代的電池,比如威馬、蔚來、愛馳、拜騰、電咖、云度、車和家。
這些企業除了是寧德時代的大客戶,還有一些與它成立了合資公司。今天廣汽集團就和寧德時代在廣州簽署了協議,共同出資成立了廣汽時代和時代廣汽兩家合資公司,注冊資本加起來有11億元。
實際上這種模式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去年上汽集團就與寧德時代合資成立了時代上汽和上汽時代兩家公司,總注冊資本高達23億元,合資公司加工的電池除了供上汽集團旗下所有新能源車企使用,將來還有可能向其他車企供貨。
今年4月,寧德時代又與東風電動車成立了合資公司東風時代,計劃到2020年實現19.2萬臺的產能。
除了建立合資公司,車企們也在尋求資本層面的合作。東風汽車就在去年入股了寧德時代,長安汽車也在去年10月底通過間接持股的方式,以5.19億元換得了寧德時代0.3855%的股權。
從今年開始,多家跨國車企也和寧德時代簽訂了電池采購合同,包括寶馬、大眾集團、捷豹路虎、戴姆勒、雷諾、日產,本田在5月份還宣布與寧德時代進行技術合作,共同開發電動車電池。
這些車企中最積極的當然是寶馬,畢竟雙方的合作六年前就開始了。不久前寧德時代宣布在德國建廠,寶馬隨即與之簽了40億歐元的采購訂單,其中15億歐元就來自寧德時代德國新工廠。
而兩天前,寧德時代又與華晨寶馬簽署了深化合作的合約,除了采購訂單,華晨寶馬還提到有可能向寧德時代進行股權投資。
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電池準入政策=保護傘?
國內車企紛紛選擇寧德時代作為供應商不難理解,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擴張速度驚人,而國內的電池供應商中,沃特瑪主要為商用車供貨,比亞迪的電池此前又沒有對外開放,所以市場給了寧德時代機會。
更緊要的一點是,2016年開始推出的電池企業準入目錄,讓外國電池企業無法進入中國市場,這一保護政策給了寧德時代等國產電池企業一把保護傘,當然保護傘2020年就要收走,留給寧德時代去搶占份額的時間惟有五年。
不過寧德時代肯定也意識到了危機,所以才會拼命開拓國際市場,畢竟窩里橫不算什么,沒了保護之后它就非得和松下、LG站在一條跑道上比拼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十分緊要,就是技術本身,電動車范疇的發展速度有多快大家都很清楚,兩年前續航150公里的電動車就是唯一選擇了,而如今不到500公里的續航都不好意思放在新車PPT上。
尤其是當日本和歐洲車企們都在拼命研究顛覆性的固態電池時,中國電池企業如果不能在新技術上搶先,就有可能被迅速淘汰掉,畢竟市場是異常殘酷的。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