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7月7日發布題為《俄羅斯潛艇部隊正日益強大,我們應當擔心嗎?》的文章稱,俄羅斯正準備將它的潛艇部隊納入這一復興計劃中,以再次挑戰波浪之下的各個競爭者。其實僅就中國軍迷的認知而言,俄羅斯潛艇部隊一直“很好很強大”,穩居世界第二的位置,與之相比俄羅斯水面艦隊則更像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么俄羅斯海軍的發展對中國今后幾年的發展是不是有借鑒意義?在今后幾年里到底是航母派還是潛艇派更適合中國?本期《出鞘》我們就來這方面的問題。
“藏軍于民”是一個國家軍事發展的最優道路,這種思路在官方被稱之為“軍民融合”。軍事在國民經濟中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工作,也是一項經濟投入遠遠小于產出的項目,可以說幾乎沒有筆直的經濟收入。軍事實力的加強,為國家獲得的是政治利益,外貿的張大等等,這些收益都是無形的,并不屬于軍事筆直獲得。因此,軍事與經濟之間的關系就變得非常微妙。從前蘇聯解體可以看得出,完全將國家經濟用于軍事建設并不是一條可繼續的道路,惟有軍民融合,用軍事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用民用科技代替軍事裝備研發付出的巨額成本,兩者才可以相得益彰,因此,軍民融合才是一國經濟建設與軍事建設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軍民融合戰略,獲得了非常大的成績,例如:軍隊與京東等物流企業聯合開展的無人機物流合作,民企開發的各項軍事設備等等,可以說,軍民融合的范圍在一步步的張大。
近日,我國一家新能源車企開發的新型鋰離子電池技術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如果這一款鋰離子電池技術獲得成功,將有可能幫助我們制造更為先進的AIP潛艇。這家某國內著名新能源車企開發的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了300瓦每公斤,考慮到300噸鋰離子電池需要的散熱裝置,這種新型鋰離子電池實用型的能量密度可能是240-250瓦每公斤,照此推算的話,300噸鋰離子電池可以萌生約莫70-72Mwh電量,這樣的電量足可以滿足裝備4000kw電動機的AIP潛艇在水下以21節的速度狂飆約莫18個小時,如果采用潛艇巡航模式,保持在巡航速度14節左右的話,可以航行近70小時,約莫1000海里。如果這樣,中國常規潛艇水下續航能力幾乎達到了核潛艇的水平。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數據推斷,眾所周知,鋰離子電池技術在實用范疇最大的障礙在于兩個方面:散熱與安全性性問題。我們平常在使用手機的時候,使用時間長的話,在電池周圍就會非常熱,電池質量不好的話,甚至會燙手,這是由于鋰離子電池放電萌生的熱量所致,小小的手機電池就可以釋放如此多的熱量,更不用說300噸的鋰離子電池大功率放電的時候,熱量是何其的恐怖。因此,處理鋰離子電池放電熱量將是擺在中國技術人員面前的第一個難題。鋰離子電池運行有時會非常的不穩定,電池使用會有巨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像潛艇使用的幾百噸級的電池,安全性更是難以把控,如果發生事故,例如猛然電池自燃等,將會威脅到潛艇以及艇員的生命安全,因此,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也是科研人員非得處理好的一個問題。
如果上述問題能夠得到妥善的俄處理,這一型鋰離子電池技術無疑將助力我國的AIP潛艇技術水平更上一層樓,讓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