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征收25%關稅 印度打了中國冷槍?

    2021-04-26 ryder

    印度政府日前宣布,為保護其國內的太陽能產業,將來兩年將對來自中國和馬來西亞的進口太陽能電池征收保障措施關稅。在截至2019年7月29日的第一年中征收25%關稅,第二年前6個月稅率降至20%,后6個月進一步降至15%。


    這一消息很快就引起了國內輿論的關注。一是因為,依據印度政府的通告,印度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工的太陽能電池不征收關稅,唯獨中國和馬來西亞除外。二是,中美貿易戰此時此刻仍在猛烈交鋒。值此時機,很容易就讓人懷疑,正當中國站在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前沿時,印度是否趁機在背后對中國“打冷槍”。


    印度市場有多大?


    “2017年印度太陽能新增并網容量達到8.04GW,按照印度財年計算,這一數字被拉高到10.03GW,今年上半年新增并網接近6GW。”集邦新能源研究中心分解師曹君如指出,截至6月底,印度太陽能并網總量達到24GW。依據印度政府計劃,2020年前后,裝機將瞄準100GW目標。


    作為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組件需求國,PVInfolink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531新政”后,印度組件需求量占全球13.6%。依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統計數據,今年1-5月,我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為74.44億美元,同比增長31.8%,印度是我國電池片和組件的最大市場,占據90%以上市場份額。


    依據海關數據,上半年我國出口到印度的組件約為3.59GW,電池片出口超過700MW。組件出口量同比雖有所下降,但印度對中國的依存度仍舊很高。


    關稅影響有幾何?


    實際上,印度發起反傾銷調查由來已久。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分解了“簡要時間線”:2012年印度宣布對中國、美國等國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調查,兩年后無稅結案;2017年,印度再次宣稱征收反傾銷稅,次年終止調查;今年7月16日再次發起并最終開征。


    “8年來,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市場聚集度持續降低,新興市場為主的遍地開花局面持續張大。”王勃華認為,“事實證明,貿易保護不是出路。”


    在采訪過程中,多位人士認為此次印度執行保障性關稅措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印度的積極性,降低出貨量和利潤。但印度本土電池及組件產能不足,尚需依靠大量進口,關稅過高將拉低自身市場裝機量、推高光伏電站建設成本。”


    行業分解師也預判印度市場會萎縮。“印度正面臨用電需求停滯、金融管制等問題,此次關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會惡化這種狀況。”曹君如分解,下半年印度的組件需求會萎縮至2.4GW-3.5GW,全年需求會下降至8.5GW-9.6GW。


    “印度關稅新政目的非常分明,就是為了保護其無論從品質、規模還是價格上都相對落后的本地產能。”曹君如認為,隨著“5·31新政”的執行,國內光伏產品價格下行,且繼續過剩的產能需要尋找出海口,“這使得中國組件即便增加25%的關稅,在印度市場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削弱了關稅的保護作用。”


    PVInfoink統計顯示,目前印度本土自有組件產能約為6GW,電池片產能約2.5GW。曹君如指出:“在本地產能不足、品質和價格缺乏競爭力的背景下,25%的關稅反而會沖擊印度國內市場需求。”


    中國企業怎么辦?


    “關稅新政對中國光伏企業進入印度市場的節奏一定會構成影響,但全球光伏產業鏈的主體部分在中國,這個硬件條件沒有變。”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世國指出,要在國際市場加大布局力度,兼顧貿易和投資,“一定要分散國別,不能過度聚集。”


    實際上,全球光伏市場正在“去中心化”,王勃華認為“對全球市場不要悲觀”。依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數據,盡管印度是我國光伏電池和組件出口量第一的國家,但我國光伏主要出口市場也在加速向澳大利亞、墨西哥、巴基斯坦、巴西等新興市場轉移。例如近期,天合光能就剛剛和越南當地最大的民營光伏項目達成合作,將為其供應258MW的PERC單晶雙玻組件。


    另外,企業筆直在印度建廠張大產能,可避免受征稅影響,而一些光伏龍頭企業早已在幾年前,密集在東南亞地區建廠,印度是重點區域,征收關稅對這些企業影響甚小。


    此外,加稅新政主要針對中國與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的光伏產品將來或將在印度市場具備新的競爭優點,我國光伏企業正著手從越南及泰國為印度市場供貨,從而免除關稅限制。


    “2017年,天合光能在越南的電池片產能在1GW左右。我們在泰國的工廠去年也擁有1GW的電池片產能和750MW的組件產能。”天合光能副總裁印榮方表示,此前,為應對美國“雙反”,越南、泰國工廠的產品主要供應歐美市場,而今朝將充足利用這一優點服務印度市場并拓寬全球化銷售布局。結合印度新能源行業知名咨詢公司BridgetoIndia數據,2016年天合光能在印度市場占有率超過25%。而在2017年天合光能在印度市場的組件出貨量超1.5GW。


    張世國也強調,中國光伏產業在海外投資的過程中要更多關注綜合服務能力。“要適當和當地的合作伙伴共同拓展,投資電站、做工程總包、涉足能源服務,把產業鏈上的更多環節轉移到海外去。”


    這種懷疑有一定的社會基礎。依據皮尤的民意調查顯示,2017年惟有26%的印度受訪者對中國持正面積極的認知。雖然缺乏近期中國對印度認知的民意數據,但去年兩國在邊境地區經歷的洞朗對峙,顯然是增加了中國民眾對印度的負面認知。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7年的亞洲之行中,公開表示要奉行“印太戰略”,將印度當作美國“印太戰略”的支軸,高調宣稱要幫助印度崛起。自此,擔憂美印“合謀”來共同遏制中國的憂慮仿佛在中國民間有所上升。然而,事實上,特朗普上臺以來的美印關系呈現的是“高開低走”的態勢。美國采取了“口惠而實不至”的對印政策,特朗普迄今沒有訪問印度,“親印”的前國務卿蒂勒森也已經走人,第二次美印外長和防長參加的2+2對話機制已經兩次被取消,對美國“不靠譜”的認識在印度日益上升。


    更具有傷害性的是,特朗普奉行“保護主義”“孤立主義”的貿易政策,筆直沖擊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前景。更筆直的矛盾則體今朝,特朗普對印度人赴美簽證問題上毫不手軟,威脅要向違反美國制裁伊朗禁令的國家施加“連帶制裁”,印度自然首當其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反而加強了中印推進國際和區域合作的動力。為此,在不久前結束的南非約翰內斯堡金磚峰會上,兩國領導人都表示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保護主義。


    印度對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征收關稅,一方面是印度太陽能設備有90%以上都進口自中國,印度不希望就此形成對中國的完全依靠。另一方面,莫迪政府正在推行“印度制造”。因此,莫迪政府不愿意持續維持大規模進口中國制造品的形式。


    將此次印度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征收關稅之舉,理解為印度與美國“圍毆”中國,顯然是過度解讀了。當然了,在貿易保護主義陰云籠罩全球的背景下,印度作為“金磚”成員國之一、經濟發展受益于全球多邊自由貿易體制,此時應當更多地與中國一道肩負起捍衛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的重擔,而不是將目光僅聚焦于國內那一畝三分地上。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