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南京工業大學刷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 達18.2%!

    2021-04-26 ryder

    日前,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沖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團隊在鈣鈦礦范疇取得最新研究進展。該研究成果于10月21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Materials(DOI:10.1002/adma.201804771)上,博士研究生楊榮和李仁志副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王建浦教授和黃維院士。


    三維金屬鹵化物鈣鈦礦太陽電池效率已沖破23%,但是穩定性問題仍舊是限制其進一步商業化的瓶頸。近年來,穩定性更佳的準二維層狀鈣鈦礦成為太陽電池范疇的研究熱點,然而大的帶隙、高的激子束縛能以及較差的層間電荷傳輸性質限制了器件效率的提升。


    針對此問題,黃維院士和王建浦教授團隊利用3溴苯甲胺制備了高結晶性、低缺陷的準二維鈣鈦礦薄膜。該薄膜上層是高度取向生長的三維鈣鈦礦組分,其較小的帶隙和低的激子束縛能可實現低能太陽光子利用和高效電荷分離。薄膜底部是豎直生長的寬帶隙鈣鈦礦組分,有利于實現高效的電荷傳輸。基于這種神奇結構的鈣鈦礦薄膜,實現了功率轉換效率達18.2%的準二維鈣鈦礦太陽電池。


    未封裝器件在40%相對濕度的大氣環境下老化2400小時,效率仍保持初始值的82%。更緊要的是,將未封裝器件浸入水中60秒,其參數幾乎沒有變化,展現出優異的水穩定性。此外,該器件也能作為發光二極管很好的工作,外量子效率可達3.85%。在大氣環境下,未封裝器件在200mAcm-2大電流密度下壽命達96小時,刷新了鈣鈦礦發光二極管穩定性的世界紀錄。該研究聲明,基于3溴苯甲胺的準二維鈣鈦礦材料有望實現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光電器件,而精確調控鈣鈦礦薄膜生長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歐合作項目、國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等大力支持。


    不一樣的技術思路,此前能源圈曾發布過另一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路線。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