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鋰離子充電電池被認為是日本的看家產品。在該業務范疇,東亞企業增長顯著,尤其是韓國企業的合計份額,據說已超過了日本電池廠商。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電池產業應當將方向瞄準在哪里?日前,記者采訪了熟知鋰離子充電電池業務的原索尼業務執行董事首席常務西美緒,請他談了對現狀的看法。
有觀點猜測索尼可能會出售電池業務
西美緒:電池對移動終端業務來說非常緊要。從這一點來考慮,索尼應當不會走到出售這一步。
索尼的電池業務最早是由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推進設立的。之前索尼的移動終端一直從三洋電機及松下電器產業集團的旗下企業購買。這樣就把索尼正在策劃什么樣的移動終端產品,以及何時上市等意圖暴露給了對方。對于企業來說這并不有哪些好事,因此索尼決定自己制造電池。對索尼而言,移動終端今后依然是很緊要的業務,從這一點來考慮,電池還是自己做更好。
不過,索尼內部也有人認為公司今朝已不堪重負。單就電池業務來看,被認為是虧損業務。
我覺得這種看法很不妥。應當從索尼的整個移動終端業務而不應當單從電池業務來考慮。比如,移動終端業務部以低價采購索尼自已的電池單元制成高價的電池包銷售,由此獲利,但這一利潤并未計入電池業務中。不從電池業務與移動業務整體來看的話,就容易出現電池業務虧損的觀點。
也有很多觀點認為便攜終端用電池很難獲得收益。在韓國電池廠商的低價攻勢下,是不是面臨被迫降價的狀況?
西美緒:的確,對于韓國廠商打出的價格,日本廠商是很難跟風的。比如筆記本電腦中典型的圓筒形鋰離子充電電池(直徑18mm、長65mm的18650產品),日本廠商的話每1Wh為20日元左右,而韓國廠商卻惟有約莫16日元。
這種價格差主要是受了制造出產周邊成本的影響。比如,韓國的工業電價很便宜。制造鋰離子充電池會花費大量電費,可以說,電費也是材料費的一部分。例如制造,大部分是在干燥室內完成,干燥室需要24小時連續運轉,這部分成本占了很大比例。
而且,聽說韓國大廠商還在推進共同采購材料的措施。如果此事屬實,成本還將大大降低。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