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新電池的激活訛傳一:新電池應當用循環充放電的方式來激活電池的性能。
真相:準確地說上述說法并不是謠傳。電池從出廠到用戶手中存在一個時間差,短則一個月、長則半年。對于時間差較長的電池,其電極材料會鈍化,因此廠商提議初次使用的電池最好進行3~5次完全充放電過程,以便消除電極材料的鈍化,達到最大容量。但通常廠商都沒有留意提醒消費者,這里所說的完全充放電不應當是深度放電,而應當控制在5%~8%既可。否則一塊新電池很有可能會報廢。
前三次充電
訛傳二:當一塊新電池買回后,最好進行三次循環充放電,充電時間應當超過12小時,以便激活電池最大效能。
真相:鎳氫電池為了達到最完美的飽和狀態,需要經過補充和涓流過程,這個時間一般在5小時左右。而目前鋰電池的恒流、恒壓充電特性更是將其深充電時間控制在4小時以內。一旦洋溢,電池內部的保護電路便會自動停止充電,因此這種做法是不科學也沒有實際意義的。
有人曾用手機做過實驗。在用旅充充電器將電池洋溢后,轉用座充充電器來確認電池的飽和程度。當他發現座充充電器依然對電池進行充電時,便認為電池仍未達到飽和狀態。其實這個探測辦法欠缺嚴謹。原由在于,座充充電器的指示燈并不是測試真正飽和與否的惟一標準,座充充電器的基準電壓不一定等于手機的基準電壓,因此當手機認為電池達到飽和狀態時,座充充電器也許并不這么認為,仍舊進行充電,但是不是充進去,就惟有它自己了解了。
最佳狀態
訛傳三:只要充電電池使用得當,就會在某一段循環范圍內出現最佳狀態,達到最大容量。
例如早期的鎳氫、鎳鎘電池,如果使用得當,定期維護,會在10~200個循環點中達到其容量的最大值(出廠容量為1000mAh的鎳氫電池在循環100次后,容量有可能達到1100mAh)。
真相:這種說法在日系產品電池中比較常見,在其技術規格書中的循環特性圖中通常可以看到。然而對目前主流的鋰電池而言,這種循環的峰值現象是不存在的。因為鋰電池從出廠到報廢,其容量的表現為循環一次少一次,從未出現過容量回升的現象。也許有朋友會問,某些ThinkPad筆記本用戶通過深放電,可以恢復電池的容量。實際上那只是探測軟件的錯誤測試而已,電池的實際容量根本沒有提高。
鋰電池究竟有沒有最佳狀態?答案是肯定的,這跟其所受環境溫度的變化有關。一般情況下,鋰電池在25℃~40℃的環境下會表現出極好的性能。而到了低溫或高溫狀態,其性能就要大打折扣了。例如你在室外陽光直照的情況下使用筆記本電腦,就沒有在室內使用的時間長。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