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隨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呼之欲出,和來自大洋彼岸的特斯拉效應曾一度引爆A股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板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而作為電力驅動動力的核心部件,鋰離子電池占動力總成本的50%-70%,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發展,鋰離子電池是最大的收益產業之一,而對于鋰離子電池產能盲目擴張的擔憂也隨之而來。
早在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苗圩就透露,國家今年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會持續,補貼將會增加,補貼標準將會提高。苗圩聲明,為了順應該前能源和環境形勢,鑒于之前新能源政策補貼效果不大,目前補貼政策仍有延續必要,過去我國主要以公交車為主,但是最近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開始起步了,下一步將加大力度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發展。據深圳市發改委重大項目協調處處長陸象楨表示,深圳市現有的1.5萬輛出租車,將全部替換為純電動出租車,并且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深圳將針對電動出租車,陸續出臺激勵政策和充電設施配套政策。此外,杭州、安徽等多地市場,都有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目標與配套政策。
相關媒體也有報道稱,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延長3年,原有的25個示范城市將進一步張大;購車享受補貼將不再受示范城市區域限制,并且純電動車高達6萬元/輛的補貼維持不變,國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車原有3000元/千瓦時的補貼標準則有望上調。
各種對政策的推測,又一輪的點燃了鋰離子電池的投資熱情,但作為能源界的寵兒,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值得重視的問題。鋰電的發展仿佛和正處在風口浪尖的光伏產業有些相近之處,是不是會向光伏產業一樣在政策眷顧下,在短時間內急速擴張,造成產能過剩,盈利能力下降,行業供給超過市場需求等等,這一系列問題令業內人士擔憂。
依據一些報告數據,從2012年底到2013年6月,受政策預期影響,鋰離子電池投資繼續增溫,目前計劃投資的項目到2015年時,將形成超過高達50億安時的產能。而Frost&Sullivan發布的報告顯示,至2015年中國乘用車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車和電動商用車總需求僅為12萬輛左右,需消耗鋰電約9億安時,產能大大超出需求。而早在2010年,羅蘭貝格在關于全球鋰離子電池調查報告中稱,截至2015年,全球車用鋰離子電池產能至少將會是實際需求的兩倍。
但排除產需是不是平衡的問題外,中國車用鋰離子電池目前還存在有效產能不足,中國的車用鋰離子電池目前過于分散、不成規模還處于初級實驗階段,沒有達到商業化配套的地步等問題。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