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公布,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動力鋰電池產業再迎重磅利好。當前,全球眾多車企、電池公司紛紛在電池領域加強布局,希望在下一代電池技術上搶得先機,占據主動權。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快變革的關鍵之年,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融合發展成為當今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鋰電池發展的主題。在政策和市場等利好因素的推動下,動力鋰電池產業迎來發展機遇期。動力鋰電池公司要重視技術突破和顛覆性技術的創新,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政策持續發力
全球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面對新的轉折點,主流公司進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力度,市場競爭全面開放,技術創新層出不窮。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要加大關鍵技術攻關,鼓勵車用操作系統、動力鋰電池等開發創新;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鼓勵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等。
中銀證券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長期發展方向,有利于掌握電池核心技術的優質公司發展。
十月十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顯示,要鼓勵梯次利用公司研發加工適用于基站備電、儲能、充換電等領域的梯次產品;鼓勵采用租賃、規模化利用等便于梯次利用產品回收的商業模式。
同時,鼓勵梯次利用公司與新能源汽車加工、動力蓄電池加工及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等公司合作,加強信息共享,利用已有回收渠道,高效回收廢舊動力蓄電池用于梯次利用。
十月十五日,工信部表示,鼓勵相關公司開拓創新,開發先進動力鋰電池、新型充電和換電技術,進行商業模式創新。
工信部稱,將不斷完善動力鋰電池標準體系,加快《電動車換電安全要求》國家標準的審查報批,充分發揮國家動力鋰電池創新中心的用途,加強動力鋰電池技術研發,為純電動車推廣應用做好技術支撐。
工信部表示,其推動設立的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已于2019年十一月注冊,具體運營管理由專業基金管理公司負責,實行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重點投向相關領域成長期和成熟期公司。下一步,工信部將積極引導基金對動力鋰電池領域符合國家戰略、具有優點的重點項目和骨干公司給予關注和支持。
此外,國家發改委發起成立了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向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支持動力鋰電池、電機、裝備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骨干公司,該基金二期已設立運行。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繼續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加大支持力度,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地方政府同樣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給予政策支持。例如,近日印發的《西安市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法(2020—2022年)》指出,到2022年底,西安市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宜、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確保滿足新能源電動車充電服務需求。西安市計劃新建成投運集中式充電場站200個、充電樁10000個。其中,2020年完成3900個,2021年完成3290個,2022年完成2810個。
方法明確,西安市要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充電服務市場,逐步建成布局合理、便捷高效、覆蓋全市的新能源電動車充電網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生態體系。
市場集中度提升
中汽協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保持向上態勢。九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萬輛和13.8萬輛,同比分別上升48%和67.7%。
“得益于政策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支持及公司的有力舉措,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穩中有升,當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刷新了九月歷史紀錄。”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
新能源汽車市場復蘇推動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我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在十月十六日舉辦的第五屆動力鋰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20)上表示,近年來,動力鋰電池技術不斷提升,成本持續下降,為鋰電池應用拓寬了邊界。尤其是今年以來,鋰電池在5G基站、大數據中心、儲能、電動船舶、電動自行車、電動工具、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應用遍地開花。同時,換電、車電分離模式受到政策以及產業界和消費端的支持,產業機會頻現,鋰電池產業市場空間不斷被挖掘。
據動力鋰電池應用分會統計,八月我國動力鋰電池裝機量迎來今年以來首次高上升,比去年同期上升近五成。八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搭載動力鋰電池裝機量約5.12GWh。其中,74.5%的份額來自新能源乘用車,20.4%的份額來自新能源客車,5%的份額來自新能源專用車。
劉彥龍表示,2019年1至九月,我國在新能源汽車上有裝機量的電池公司67家,其中有11家公司今年以來已經沒有裝機。在今年前三季度裝機量公司中,有32家公司的總裝機量均不足10MWh。從市場份額看,2020年1至九月,我國前10家動力鋰電池公司總裝機量占到了市場整體份額的91.71%,而去年同期為88.01%,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劉彥龍指出,外資電池加工公司逐步參與了我國市場的競爭。去年1至九月,LG化學、松下電池等外資公司在我國動力鋰電池市場的份額僅為0.35%。而今年1至九月,LG化學、松下電池等外資公司在我國市場的份額達15%,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利用好自身優點
劉彥龍認為,本土公司應利用好自身優點,加強技術研發和服務響應,在提質增效和降本創新上多下工夫。
日前,位于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經開區塊的蔚來我國總部正式啟用。蔚來將與合肥市建投集團下屬合肥充電公司合作推廣建設換電設施,在2020年、2021年集中新增換電設施,目前已初步選定首批擬建的20座換電站地點。“充電+換電互補模式”的布局,將進一步強化合肥在智能電動車領域的充換電網絡的領先地位。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則分別推出了CTP電池技術和刀片電池,持續推動整車性能改善和成本下降,助推全球產業升級和發展。
我國本土公司經過多年積累,陸續獲得國際主機廠的認可。今年以來,寧德時代與特斯拉簽訂合作協議、大眾入股國軒高科、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億緯鋰能參與寶馬電池系統項目,更多動力鋰電池公司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在市場、技術、資本、品牌等領域全面參與全球化運作,服務國際主流車企和市場。
有關動力鋰電池產業的長遠發展,我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在參加第五屆動力鋰電池應用國際峰會時表示,今年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快變革的關鍵之年,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融合發展已成為當今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鋰電池發展的主題。要加大對電池材料與相關基礎科學的研究,善于提出和發展一些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此次峰會上表示,為迎接能源和交通變革,寧德時代將推進三大應用市場的突破。一是依托動力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擺脫對移動式化石能源石油的依賴;二是依托鋰電池儲能電站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擺脫對固定式化石能源即火力發電的依賴;三是用“電動化+智能化”來覆蓋工程機械、礦山船舶等應用領域和場景,為各行各業供應綠色、安全、經濟的發展模式。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方向,我國公司起步較早,已經取得了一定優點,全產業鏈務必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力爭在下一輪技術競爭中占據先發優點。”劉彥龍說。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