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天原集團正極材料銷量逐步釋放 新材料有望迎較大增量空間

    2021-01-29 ryder

    財聯社(成都,記者張海霞熊嘉楠)訊,在特斯拉供應鏈持續火熱背景下,財聯社記者走進天原集團(002386.SZ)展開調研。天原集團作為寧德時代(300750.SZ)在電池正極材料領域合作伙伴,財聯社從一線知道到目前公司旗下正極材料等已投產,銷量正逐步釋放。


    財聯社記者從公司獲悉,新材料方面,公司氯化法鈦白粉目前計劃產量5萬噸/年,十月份產量已超3000噸;此外,公司旗下PVC-O管道因其抗壓性、良好的韌性等目前銷售正在起量,LVT地板正在加大國內銷售力度。


    三元正極材料銷量逐步釋放


    據解析,天原集團近年來持續圍繞“一體兩翼”的戰略發展,其中“一體”是氯堿化工板塊,“兩翼”則分別系新能源、新材料。而新能源板塊因與寧德時代合作備受市場關注,其中鋰電合作項目進展怎么?目前產量銷量狀況怎么?是市場關注的熱點。


    有關宜賓鋰寶目前投產產量及銷量等問題,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回應道:“目前已具備2萬噸的產量,但因疫情以及正極材料加工測試周期較長等影響,月份的銷量有所波動,最近十月份銷量約1000噸,單晶目前價格在12萬元/噸多,在加工裝置已建好、與寧德時代合作等背景下,明年持續看好相關銷量。”


    據悉,天原集團新能源板塊包括廣州鋰寶、天宜鋰業兩家子公司,前者持股49%,后者持股10%;而廣州鋰寶旗下有宜賓鋰寶、宜賓光原,分別從事三元正極材料及其前端前驅體,首期規劃產量各2萬噸;天宜鋰業則系天原與天華超凈、寧德時代等合資成立,涉及年產4萬噸鋰電材料,包括氫氧化鋰、碳酸鋰等,目前正處于試加工階段。


    據公司相關負責人解析,鋰電方面天原聯合國光電器、江蘇國泰共同利用廣州鋰寶平臺,通過天原集團的產業配套優點和宜賓電價優點、政策支持環境等,在宜賓投資設立了宜賓鋰寶、宜賓光原,兩家公司首期投資建設年產2萬噸三元正極材料及前驅體項目。據知道,加工一噸正極材料需耗約10000度電量,宜賓較低的水電價擁有成本優點。


    電價優點之外,宜賓當地相對低價的航運以及天原自身加工燒堿的產業配套優點也是寧德時代與之合作的原因之一。據天原集團公司人士解析,做前驅體化學合成中要大量燒堿,而天原旗下燒堿年產量高達48萬噸,能優先保證對宜賓光原和天宜鋰業等供貨。


    放眼至整個宜賓市乃至四川省來看,天原集團與寧德合作打造鋰電產品,與市政府、省政府布局息息相關。據悉,在今年九月份,寧德時代與四川省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將加強雙方在鋰電全產業鏈布局,打造鋰電產業集群,寧德與四川省規劃150Gwh項目,在宜賓首期投資30Gwh項目,與吉利合作投資建設12Gwh的電池項目,并正在加大在宜賓的投入,打造電池加工基地。


    不僅在電池領域布局,宜賓市在下游整車廠方面也有動作,相繼引進了凱翼、奇瑞兩個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商,其中奇瑞在2017年便斥巨資擬打造30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天原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奇瑞等新能源汽車項目投產,其對正極材料等鋰電產品的需求也會上升,天原相應產品也會隨之釋放,市場空間較大。


    據財聯社知道,目前常見的正極材料重要有鈷酸鋰(LCO)、磷酸鐵鋰(LFP)和三元(NCM),華安證券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師陳曉在研究報告中分析道:“三元在高能量密度方面占優,磷酸鐵鋰在性價比和安全方面具備優點。從加工技術進步的發展趨勢和行業競爭格局的角度,三元電池依舊是未來動力鋰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有關當前正極材料未來發展空間,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財聯社記者:“正極成本在電池中占比高,空間最大,格局較分散。”


    新材料板塊有望迎較大增量空間


    新材料板塊子公司為天億新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解析道:“公司新材料重要分為高功能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前者為氯化法鈦白粉,后者為PVC-O管以及LVT地板。預計新材料板塊今年全年同比增幅較大,成為公司業績又一重要支撐。”


    資料顯示,天億新材當前園區已成功建成年產8萬噸/年塑膠管道系統,公司“十四五期間”將形成年產20萬噸智慧和塑膠管道系統(重點包括8萬噸/年PVC-O管道項目)。


    公司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說道:“PVC-O的未來方向非常廣闊,天億新材料擁有全國最大PVC-O產量,是我們未來實現資產證券化的重點目標公司。”據悉,PVC-O改變了原本PVC材料的性能,改性以后耐腐蝕性、耐沖擊性、抗壓強度等更強,成本較低。


    據統計,我國供水管道行業2019年使用量約4499萬噸,其中塑料供水管道市場1406萬噸,預計在2024年國內供水管道市場將達到1537萬噸。國內PVC-O管道于2019年已經形成7萬噸產量,按照市場接受程度和參照國際市場推廣情況,預計到2024年產量將到達22萬噸,全國各區域潛力市場容量為774.5萬噸,預計銷售額為1020.5億元。


    而新材料另一板塊氯化法鈦白粉迭代空間較廣。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國內80%-90%都是使用硫酸法,而國外80%-90%都是氯化法,氯化法具有品質更好、更環保等優勢,能夠滿足下游高端產品需求,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公司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十月份氯化法鈦白粉產量超過3000噸左右,產量利用率在不斷提高。”


    拓展至行業來看,目前天原集團擁有5萬噸氯化法鈦白粉產量,由公司全資子公司海豐和泰加工;行業龍頭龍蟒佰利在河南焦作、云南楚雄的加工基地,共擁有氯化法鈦白粉產量52萬噸;攀鋼釩鈦6萬噸、中信鈦業12萬噸、淮安飛洋10萬噸、興茂鈦業6萬噸。


    資料顯示,2019年國內新增產量重要為龍蟒鈦白的20萬噸氯化法和宜賓天原的5萬噸產量等,硫酸法基本無新增,氯化法占比由2018年的10.6%上升至2019年的16.3%;行業人士預測,未來隨著環保政策的持續引導,低能耗更環保的氯化法占比將繼續提升。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