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鋰作為能源儲存的關鍵組成元素,在近年來電動車產業和電池儲能技術發展日益成熟的背景下,需求猛增,產量也日益擴大。雖然動力鋰離子電池產業逐步走上正軌帶來了更多積極意義,但同時也面對著環保難題:鋰資源在開采利用過程中假如處理不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那么,這一問題是否會反過來制約鋰電池的發展?
鋰資源行情走高
鋰電池作為全球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正被越來越多的公司用于加工電動車。凱恩能源研究顧問公司曾分析,鋰離子行業的年產量預計將從2017年的100兆瓦時上升到2027年的近800兆瓦時。日前,另有外媒預測,到2025年鋰的需求量預計將新增到130萬公噸,將是目前水平的5倍有余。
而在國內,記者知道到,2018年我國鋰電池總出貨量為102GWh,同比上升27%,其中動力鋰離子電池出貨量占比63.7%,占比持續上升中。
從發展態勢看,目前鋰電池成為電化學儲能的重要上升點,占據化學儲能規模75%。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帶動下,鋰電池材料及系統技術迅速升級;另一方面,磷酸鐵鋰電池成本的快速下降也為鋰電池在儲能市場的大規模商用供應可能。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近日公布的調研報告顯示,儲能市場規模化應用鋰電池已呈不可逆之勢,預計未來1-2年,在國家政策指引以及鋰電池儲能成本進一步下降的推動下,儲能市場,尤其是電網側儲將能將迎來高速上升。
開采與回收均易造成環境污染
然而,鋰電池產業的行情走高,并不能掩蓋利用鋰資源所帶來的弊端。就開采而言,無論是鹵水開采還是硬巖開采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對環境造成破壞。
據知道,我國鋰資源的鹵水開采比例在70%以上,是我國開采鋰資源的最重要手段。這是一種通過在鹽堿地表鉆孔,將富含礦物質的鹽水泵出地表,然后使礦物質水反復蒸濾得出固體,最后從混合物中提取出碳酸鋰的方法。該法不僅對水資源消耗巨大,在蒸濾過程中出現的帶毒物質也極易對水域、土地造成惡劣影響。
另一方面,位于產業鏈下游的鋰電池回收也容易因為處理不當而污染環境。據相關資料顯示,廢舊動力鋰電池中含有大量的錳、鈷、鎳等重金屬元素,同時在其電解液中也包含有六氟磷酸鋰等高毒性物質,以及其它易揮發性有機物,這些物質假如得不到妥善處置,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會對環境造成巨大污染。
廢舊動力鋰電池并不是完全沒有了‘能量’,它依然含有300V到1000V不等的高壓,假如在回收、拆解、處理過程中操作不當,可能帶來起火爆炸、重金屬污染、有機物廢氣排放等多種問題。我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曹宏斌表示。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