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電池知識

    電池知識

    鋰離子、磷酸鐵鋰、錳酸鋰、新能源

    鋰離子電池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021-02-24 ryder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可反復充放電的二次電池。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如下圖所示,充電時鋰離子從正極脫出,經過電解質進入到負極,同時釋放的電子從外部電路轉移至負極,維持電荷平衡;放電時鋰離子從負極脫出,經過電解質進入正極,而電子從負極經外部電路到達正極。在每一次充放電循環過程中,鋰離子(Li+)充當了電能的搬運載體,周而復始的從正極→負極→正極來回的移動,與正、負極材料發生反應,將化學能和電能相互轉換,實現了電荷的轉移,這就是鋰離子電池的基本原理。


    容易激動的正負電極


    鋰離子電池能將電能和化學能相互轉換進而實現能量的存儲和釋放,條件之一是正負極的材料要活潑,要容易氧化和還原,要很容易參與化學反應從而實現能量轉換。其二是要存在有電位差的正負極材料來實現電荷移動。經過長期的研究和探索,人們找到了幾種鋰的金屬氧化物,如鈷酸鋰、鈦酸鋰、磷酸鐵鋰、錳酸鋰、鎳鈷錳三元等材料,作為電池正極活性物質。


    負極通常選擇石墨或其他碳材料做活性物質,也是遵循上述的原則,既要求是好的能量載體,又要相對穩定,還要有相對豐富的儲量,便于大規模制造,碳元素就是一個相對優化的選擇。


    放電也需分場合


    如上所述,鋰離子通過電解質流動,而反應出現的電子通過外部電路做功。因此,電池系統必須保證鋰離子和電子的流動,也就是說,它必須是一個好的離子導體和一個電子導體。許多電化學活性材料都不是良好的電子導體,因此要添加一些導電材料,如炭黑。為了將電極材料和導電劑固定在一起,還要添加一些粘合劑。在這種情況下,電化學反應只能發生在活性物質、導電劑和電解質相遇的地方。


    雖然鋰離子流經電解質,但正極和負極必須在物理上分開。為了防止短路造成能量的劇烈釋放,就要用一種材料將正負極隔離開來。這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離子通過性,能給鋰離子開放通道,讓其可以自由通過,同時又是電子的絕緣體,以實現正負極之間的絕緣。目前的鋰離子電池使用的是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制備成的多孔隔膜。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