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行業動態、科技前沿、新能源資訊
行業資訊
行業動態、科技前沿、新能源資訊
當前鋰離子電池生產、使用、回收等各環節監管還處于無序的狀態,前期電池的設計生產階段,相關機構還沒有設立標準并進行有效監管。鋰離子電池的設計是實現綠色環保化材料分解回收的前提基礎。國家應明確相關法律制度,對生產品消費后的回收處理和再生利用階段的責任歸屬予以規范;同時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市場調控、優化組織管理,進一步完善對全生命周期系統的監管機制。
此前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并未引起廣泛關注,重要由于早期電池質量穩定性差、難以形成規模化利用,而今年將迎來新能源汽車報廢潮,動力鋰電池回收的商業化之路即將開啟。特別是2020年后,隨著單一型號退役電池數量急劇攀升,梯次利用的規模效應和經濟價值將極大體現。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能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要求不間斷電源行業要向“綠色、環保”發展。從我國政策趨勢看,各國紛紛出臺各項政策,加大對低碳環保經濟的支持力度,無疑為鋰離子電池低綠色環保經濟的發展供應了較好的機遇。
鋰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解決鋰離子電池諸多問題,鋰電池目前面臨的困境除了首次投入價格高之外,回收渠道也堪憂,由于專業知識和設備的缺乏,并不是所有人都可入門鋰電池的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直接介入鋰電池從生產到回收的全鏈路建設。
全生命周期管理可分為設計生產、一次使用和梯次利用與回收三個階段。基于狀態評估與預測的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其核心還是對電池狀態的在線診斷與預測。一方面,針對服役時間較長的電池系統,須對其不同生命階段的性能進行評估與預測;另一方面,也要對電池系統全生命周期下的安全性能演變進行評估。
制約鋰離子電池儲能產業發展的三大問題
1)安全性存在隱患:鋰離子電池在過充、過放、過熱和機械碰撞等內外部因素用途下,容易引起電池隔膜崩潰、內部短路,導致熱失控進而引發安全問題;鋰離子電池目前采用的電解液多為易燃或可燃的有機溶劑,新增了發生火災的隱患。傳統的安全消防措施往往并不能有效抑制鋰離子電池的熱失控,會造成初期火災迅速蔓延,進而演變為大規模的火災。
2)政策標準及技術規范發展滯后:鋰離子電池儲能產業還處于孕育期,政策仍將是驅動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目前我國在該領域的相關戰略和政策研究不充分,缺乏有效的引導政策和激勵措施,不利于鋰離子電池儲能產業的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國鋰離子電池儲能的技術標準制定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只公布了1項國標和3項團體標準。
3)技術標準滯后已成為影響行業規范化發展的重要癥結,導致儲能項目設計過于簡單、性能指標模糊、檢驗測試缺乏和安全隱患大等問題。目前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家大規模的儲能鋰離子電池產品質量綜合檢驗機構,部分檢驗項目和參數設置分布在全國十多個檢驗機構,大部分儲能用鋰離子電池產品的質量、安全性檢驗,特別是高電壓、大電流、防爆等試驗在國內仍處于缺失狀態。
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提出,在現行技術和管理條件下,依靠編碼溯源是確保動力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最適合的方式。隨著車用動力鋰電池回收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成熟,編碼制度背后的問題有望從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
聲明: 本站所發布文章部分圖片和內容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